异种机对抗,一般是基于同样技术水平的情况下才能做对比,也就是一方在某方面(比如推重比)有优势的同时在另一方面就是占(比如翼载荷)劣势的。。。最典型的对比情况就是高推比高翼载高升阻比 VS 低推比低翼载低升阻比的情况前者如F16单位剩余功率大(爬升率高)最大稳定盘旋角速度大,但是受制于高翼载,角点速度(能拉出最大过载的最小空速)大,最大瞬时盘旋角速度低,最小盘旋半径大(一般情况下,飞机在低于角点速度以下的整个速度区间里盘旋半径是恒定值)一般叫能量机后者如幻影2000则刚好相反,一般叫角度机格斗对抗中,第一个对头后如果双方都选择向自己的同侧转向,就形成双环格斗,在这种格斗中,盘旋角速度起决定作用(先比对手多转180度的一方会到达对方尾后从而赢得战斗)为了获得最大的盘旋角速度,双方都会以角点速度维持最大过载(最大瞬时盘旋速度)同时依靠不断下降高度弥补发动机推力的不足。在这种对抗中,能量机受制于翼载决定的最大瞬时盘旋角速度限制,转的会比角度机慢,但是同时高度损失也比角度机慢,在高度足够的情况下,最终角度机会出现在能量机尾后但是高度低于能量机很多在机炮战斗的情况下,这种势态下角度机虽然占优势但没法射击,只能维持下去直到擦地皮后被能量机翻盘(因为要射击就要拉起机头,本来自己能量损失就大,一拉机头就会进一步加剧能量损失失去角度优势)换到导弹格斗时代却刚好相反,这时能量机位于角度机的前上方,刚好让角度机以蓝天为背景仰射目标换到初始高度不足的情况下,角度机就需要依靠另一个优势,最小盘旋半径。。。这种情况下迎头交错之后角度机需要向对手的反方向转弯,(能量机右转,角度机就得左转)双方在各转半圈之后将迎头交错。。这种单环格斗中,转弯半径小的一方将获得一次将机头先指向对方的机会,而转弯半径大的一方直到再次迎头之前都没有机会将机头指向对方。当然这机会就一次,不是那么好把握的。设想一大一小两个圆在一点内切,从切点以相反的方向沿圆周取点做切线,小圆的切线总能与大圆相交,但是大圆的切线始终无法和小圆相交)另外机炮时代迎头后直接垂直爬升是可行的,因为能量不足的对手就算能先指向你也位于射程之外,且临界失速很难瞄准。。。但是导弹格斗时代,因为转半圈要比翻半个筋斗快很多,所以水平盘旋的一方几乎肯定能先指向对方发射导弹,格斗导弹射程再近也足够在1、2千米的范围内打下对手了,所以导弹时代靠爬升吊能量的实用性很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