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GO模拟飞行网|3GO Cyber Air Force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3050|回复: 23

[共享] FC2.0一个比较大的改进:加强雷达迎头/尾追及上/下视距离探测差别,将大大影响BVR战术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4-7 10:17: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N-011M"] =
                {
                        air_radar = true,
                        type = RADAR_MULTIROLE,
                        scan_volume =
                        {
                                azimuth = {-70.0, 70.0},
                                elevation = {-50.0, 50.0}
                        },
                        max_measuring_distance = 350000.0,    最大探测距离,因为干扰存在游戏里基本无实际意义
                        scan_period = 5.0,    最大搜索角度时的搜索周期
                        
                        air_to_air = {
                                centered_scan_volume =
                                {
                                        azimuth = {-70.0, 70.0},   方位扫描角度
                                        elevation = {-40.0, 40.0}   俯仰扫描角度
                                },
                                detection_distance =
                                {
                                        [HEMISPHERE_UPPER] =    上视状态
                                        {
                                                [ASPECT_HEAD_ON] = 120000.0,    迎头目标
                                                [ASPECT_TAIL_ON] = 53000.0          尾追目标
                                        },
                                        [HEMISPHERE_LOWER] =     下视状态
                                        {
                                                [ASPECT_HEAD_ON] = 120000.0,     迎头目标
                                                [ASPECT_TAIL_ON] = 40000.0            尾追目标
                                        }
                                },
                                velocity_limits =    目标速度限制,实际雷达还有最大速度限制,故有些波型探测不到高速飞行的导弹
                                {
                                        radial_velocity_min = 100.0 / 3.6,   目标最小径向速度,小于该速度的目标被雷达抑制不显示,以防止地面动目标干扰雷达
                                        relative_radial_velocity_min = 100.0 / 3.6,   雷达和目标的最小接近速度,低于该接近速度的目标也被抑制,决定空战中拉3/9线能在多大范围上暂时摆脱雷达的跟踪
                                },
                                lock_on_distance_coeff = 0.7,   这句没看懂,COEFF不知道啥意思
                                multiple_targets_tracking = true,   是否具备TWS功能
这段是\Scripts\Database里找到的,其中分别设置了上视和下视,迎头及尾追下的探测距离。不管上下视探测迎头目标雷达都用HPRF波型,不受地杂波影响,故探测距离设成一样是比较科学的。下视尾追目标要用MPRF波型,探测距离约为上视的三分之一,这个也比较科学。美中不足的是上视尾追,PD雷达多采用脉压LPRF波型,不存在HPRF的开关时间遮蔽效应,探测距离基本和HPRF探测迎头目标一样远。1。12里据说也有这些设置,不过基本感觉不到,因为即便有差别,雷达照样在导弹射程的两三倍外探测到低空目标,对BVR影响小。现在不行了,载机在5000米,下视1000米的目标,仅仅比AIM120B的有效射程远一点,甚至不到R27ER的射程,严重影响BVR时的提前占位,以后对战时会相当明显,取低高度的队友甚至不用ECM,以免远距离暴露,接近到目标30千米时突然开雷达用R77之类的导弹上射,偷袭战术的新发展。高低配合变的非常有意义,取高位的战斗机可以用ECM掩护低空的队友。
这段里的探测距离设置ED不让修改,改了也无用。不过TWS功能这句可以加到N001上,N001即具有TWS功能,不过没啥用。载机还可以装别的雷达,比如SU27可以装上面的N011M,探测距离有所增加。


补充:雷达的尾追不是指严格意义上的追着目标打,目标运动引起的多谱勒频率只要落如雷达副瓣杂波的多谱勒频率内,游戏里包括3/9线左右的广泛角度,就算尾追了,此时探测距离远的HPRF波型就不好使了。游戏里下视迎头目标和上面给的数据有些不同,是削弱过的,远没有上视迎头目标远。
以后毛机对战时应采用MIG29和SU27配合,SU27取高位,MIG29取低位,SU27用ECM。SU27用具有跟踪干扰源的R27ER远距离压制F15,使F15不能专心占位,削弱AIM120C的优势。MIG29低空S型机动接敌,在SU27的引导下用雷达或光电截获目标,R77攻击。毛机间的通讯变的很重要。

[ 本帖最后由 flank1978 于 2010-4-7 11:03 编辑 ]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0-4-7 10:36:48 | 显示全部楼层
BVR才是2.0的重头戏啊。。
发表于 2010-4-7 10:37:09 | 显示全部楼层
LZ V5。。。。。。探索精神值得大家学习。。。。。。。
发表于 2010-4-7 10:46:44 | 显示全部楼层
果然不能先看贴再回帖。。。


感谢LZ。。。技术啊。。。
发表于 2010-4-7 11:26:09 | 显示全部楼层
顶技术贴!BVR战术又需要更新了
发表于 2010-4-7 12:20:28 | 显示全部楼层
同LS,看来我必须停飞1.12,转飞2.0了

51,马上和我一起研究,一起提高一师的战斗力
发表于 2010-4-7 12:33:48 | 显示全部楼层
那这么说,对ECM的烧穿距离并不是在雷达的参数里,而是在ECM的参数里?
 楼主| 发表于 2010-4-7 12:51:4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Mutha 于 2010-4-7 12:33 发表
那这么说,对ECM的烧穿距离并不是在雷达的参数里,而是在ECM的参数里?

火控方面的参数核心文件目前还没找到,这个文件里的参数修改后是无效的,无法验证烧穿距离是通过什么设定的。
发表于 2010-4-7 13:44:18 | 显示全部楼层
技术贴顶~~~~
发表于 2010-4-7 14:11:2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Mutha 于 2010-4-7 12:33 发表
那这么说,对ECM的烧穿距离并不是在雷达的参数里,而是在ECM的参数里?


这个配置文件起的作用只是为导弹性能进行限幅而已。
真正参加火控、自导、飞行运算的配置参数不在这个配置文件里。

我认为不必太重视研究这个文件,这只是个面子上的配置,而非核心算法的参数配置。

说白了这个配置文件只是标定了边界参数,在仿真运算中可能得到的超过该边界的值进行滤波。
这个配置文件在边界以内并不起任何作用。ED在1.1给每个AI飞机也都做一个类似的配置文件,但所有的飞机实际上几乎都用了Su27的核心气动参数,仅仅是最大攻角、过载、升限、极速、发动机推力等限制定义不同而已,于是造就了什么幻影2000啦,f117啦各式各样的飞机。

这个配置文件又暗示了我们,ED可能对所有的导弹只有一套核心气动、控制、动力、火控参数配置,而仅仅通过边界配置来决定导弹的不同极限性能表现。
这是典型的忽悠做法。因为我们知道,真正的极限参数不是“限制”出来的,而是根据设计参数和火控、气动、动力学积分算法“算”出来的。

[ 本帖最后由 aceforever 于 2010-4-7 14:31 编辑 ]
发表于 2010-4-7 14:17:5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aceforever 于 2010-4-7 14:11 发表


这个配置文件起的作用只是为导弹性能进行限幅而已。
真正参加火控、自导、飞行运算的配置参数不在这个配置文件里。

我认为不必太重视研究这个文件,这只是个面子上的配置,而非核心算法的参数配置。

说白 ...

这么说ED是在骗钱了??
发表于 2010-4-7 14:38:1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F风 于 2010-4-7 14:17 发表

这么说ED是在骗钱了??

这就是ED所说的“Game Just Game",玩玩可以,定性的学习一些带有共性的理论没问题,让你知道BVR的时候还可以考虑这么这么个事,让你知道BFM的时候需要这么这么的考虑问题,但谁也别把它给他“更真实了”这一说,谁也别拿LO里的飞机、导弹性能对别人说:“真实的XX飞机/导弹的某个性能怎么怎么样。
发表于 2010-4-7 14:59:1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aceforever 于 2010-4-7 14:38 发表

这就是ED所说的“Game Just Game",玩玩可以,定性的学习一些带有共性的理论没问题,让你知道BVR的时候还可以考虑这么这么个事,让你知道BFM的时候需要这么这么的考虑问题,但谁也别把它给他“更真实了”这一说,谁 ...

想体验真实飞哪个???
 楼主| 发表于 2010-4-7 15:49:3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3# F风 的帖子

体验真实唯一的办法是去做空军飞官,上真机 我们这些上成真机的,只能玩玩感觉了,游戏开发者把游戏套用的数据搞准确点就算不错了,比如雷达探测距离,按基本距离方程解算后把结果套游戏里就已经不错了,如果再考虑一下杂波强度,闪烁类型,相参积累等因素,就算很正规的了,也能基本模拟出雷达的性能。相对来说F18E的雷达做的比较完善,考虑的因素比较多,FALCON4的界面真实,内在模拟感觉不如18E的。
发表于 2010-4-7 17:18:13 | 显示全部楼层
好东西要顶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3GO模拟飞行网|3GO Cyber Air Force ( 沪ICP备08002287号|沪ICP备14050587号 )

GMT+8, 2025-9-4 01:27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