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GO模拟飞行网|3GO Cyber Air Force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728|回复: 15

[转贴] 完美截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6-29 13:14: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转自鸟坛(http://combatsim.bbs.net/bbs/01/1729799.html)



在1991年的波湾战争首夜,被击落的美国海军F-18飞行员:Michael Scott Speicher,终于在18年后,由伊拉克乡民告知其于伊拉克西部沙漠的葬身处后,由海军陆战队确认其身份与死讯。这事件受各界关注的原因不只是因为他是美军在波湾战争中第一名被击落的飞行员,但多年来美军却连其是否已经殉职都无法确定,更因为许多海军同袍相信他被击落的原因并不是美军官方报告所说的:被地对空炮火所击落,而是一架神秘的MiG-25,穿透了美国的空优机群,如入无人之境地击落了Speicher所驾驶的F-18,并成为了冷战后第一名用「武器」(而不是飞机)击落美军战机的飞行员。因此,在确认了Speicher的死讯后,更令人好奇的问题是:谁击落了F-18?


要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先让我们了解为何Speicher的同袍不愿意相信官方说法。以下是笔者于1999年左右,于全球防卫杂志所刊登的拙作片段(注):

注:由于杂志社编辑的更迭与计算机多次的灾难与复原,原档早已遗失,但「感谢」(?)中国杂志与论坛的缺乏著作权观念,居然是在Internet上发现了这个片段:

咬人的“狐幅”

美国官方报告表示,没有l架多国部队战机在空战中被击落,但F/A-18的飞行员们却不这么认为。同样是开战首夜,凌晨3时40分,所有空军的制空机群及攻击机群都已退出巴格达战区,该是海军上场的时候了。海军飞行员安德森率领一批F/A-18执行防空压制任务,他们从红海上的“萨拉托加”号航母起飞,携载高速反辐射导弹朝巴格达附近机场的防空阵地飞去,先摧毁防空导弹阵地的雷达以掩护攻击机群进入。除了2枚高速反辐射导弹外,F/A-18还可以携载2 枚麻雀、2枚响尾蛇导弹,具有很强的空对空火力,是一种同时可以对付拦截机和防空导弹的多重任务机。

当安德森领着F/A-18机群接近到巴格达西边80公里时,雷达侦测到巴格达近郊机场有一架战机迅速起飞爬升。雷达可以读到目标的各种参数,由此安德森可以判断出这不是任何一种联军拥有的机种:因为目标空速高达1.4马赫,而且还不断地在爬升当中!世界上只有一种战机会这么作,那就是MiG-25“狐蝠”。漆黑的夜色中,安德森看到了难以忘怀的景象:“我可以目视到加力燃烧器排出的长长黄色尾焰,就跟我以前看过的MiG-25一模一样。”安德森迅速用雷达锁定MiG-25。MiG-25是20世纪60年代的产品,虽然雷达功率强大,但搜索能力远不如第3代战机的雷达,所以这架MiG-25不能像 MiG-29一样同时锁定美军战机。然而没有雷达并不表示毫无胜算,MiG-25还有2项法宝:雷达告警器以及飞行员的正确处置。MiG-25一被锁住后就开始反应:迅速右转,脱离安德森的导弹射程。更让人吃惊的是,MiG-25不是转向逃逸,而是又向左转,变成以逆时针方向企图绕到安德森的后方。

美国的战争报告总是将伊拉克空军描述得毫无斗志、战技拙劣,但这架MiG-25显然想要保留住伊拉克空军的最后光荣。在敌机以优势雷达锁定的情况下,他闪躲并反而威胁美军。安德森一面跟上敌机的转弯,一面要求预警机准许他攻击,但预警机不是万能的。当敌机转向时如果飞行方向与雷达波方向垂直,则多普勒雷达暂时会将其视作地形杂讯而消除,当然,空中并不止l架预警机、故敌机飞行方向不可能同时跟每一道雷达波垂直,然而问题是,不同预警机会以不同的频率指挥所属的战机,而此时安德森的无线电无法跟看得到MiG-25的预警机联络。对指挥安德森的预警机而言,安德森是在原地对着一个幻影绕圈圈,对其它的 F/A-18来说也是一样:另一位飞行员阿尔巴诺回忆:“我听到安德森的警告,并迅速用雷达搜寻那架敌机,然而他绕的速度是如此之快,而雷达搜索空间有许多的限制,根本跟不上变动如此快速的战斗空间。我只知道有一架敌机如入无人之境地绕过我们。”在毫无支援的情况下,安德森企图跟上这架高速的敌机,不幸的是,MiG-25突然把加力燃烧器关掉,此时,MiG-25已绕出安德森的雷达搜索角度,使得安德森无法用任何方法找到敌机。一架60年代设计的 MiG- 25就这样仅凭着超音速及正确的闪躲动作,连闪数架第四代战机及预警机的追踪,消失在美军的后方。安德森很想继续去追敌机,然而多用途战机并不表示真的就有完整的空对空战斗能力。首先,挂上了额外的空对地武器,战机就变得更重、更不灵活,而且航程更短。如果此时执着于一场空战,就可能会把燃油用光,再也不能完成主要任务。其次,传统空对地攻击行动需要时间与空间的精密协调,F/A-18如果不能及时压制防空导弹,后来的攻击机群就可能会遭遇防空导弹射击;而整个机群的油料都是如此的紧张,不可能要所有机群在敌境上空盘旋,好让安德森去追一架“可能”的敌机。或许,还有一个美军不愿承认的原因:MiG-25 只是一架载着“真空管”的老飞机,就算打下他又怎么样?

没有多久、F/A-18飞行员发现必须对这架飞机保持崇高的敬意。当安德森转回原先计画的路线不久,他就看到右后方天空炸出一团火花。当时他不以为意,但返回航母后得知史贝奇驾驶的F/A-18没有回来,他才意识到史贝奇的位置正是他看到火球的方向。美国的官方报告将史贝奇的死归咎于地面防空炮火。但他的队友们并不这么认为,因为当时的地面防空炮火虽然浓密,但并不会对他们的高度造成威胁。相反,一架高速、技巧纯熟的MiG-25,如果可以旁若无人地穿越前锋的拦截,当然也有可能从后面对毫无知觉的F/A-18准确地打上一发。可惜的是,该机坠落地点深入伊拉克西侧境内,而后来地面部队只占领了伊拉克东侧,故美军没有取得证据去证明史贝奇究竟被什么击落。这架MiG-25极可能创下伊拉克唯一的空空作战胜利纪录,从而保住了伊拉克空军的尊严?或许美国官方也正是害怕有损美军的形象,死也不肯采纳飞行员的说法。或许有人会认为这架MiG-25的表演只是一次偶然,不过,随后你还会看到MiG-25及其飞行员们再次证明自己的能力。


安德森并不是唯一目击「神秘尾焰」的飞行员,例如一名A-6飞行员表示,他也看到一道后燃器尾焰从他头上飞过(他原本是低空穿透的信徒,深信单打独斗比机群作战更安全,但在此之后,每次任务他都要求要有F-14支援!)。然而,检视美国海空军的预警雷达与电子截收的记录,却没有发现任何敌机的踪迹,而MiG-25并不是一架匿踪战机!因此,在官方记录中,Speicher被击落的原因始终是「疑似遭SA-2击落」,即使最近的SA-2阵地在200km外!

感谢(?)小布什攻占了伊拉克(注),英美军事研究者终于有机会研究伊拉克的官方资料,在伊拉克空军将领Abmad Sadik的协助下,Tom Cooper在Vol. 26的International Air Power Review中发表了一篇名为「The first night: Iraqi Air Force in combat」的文章。文中从伊拉克官方资料(而非宣传资料)的观点描述了海湾战争第一夜的经过,而其中大半部分都着重在Speicher被击落的经过,以下就是这段过程的「选择性」摘译。
注:小布什在2002年联大演说时,曾以要求伊拉克归还600名战俘,「包含一名海军飞行员」作为武力「制裁」伊拉克的理由之一。

--------------------------------伊拉克的说法---------------------------------

1991年1月17日凌晨04:30,联军的第一波攻击已经在一个半小时前发动,巴格达的空军指挥中心遭到F-117轰炸,虽然指挥室与其人员没有太大损伤,但交换机房完全被摧毁,导致各机场与管制中心必须独立作战。伊拉克空军第96中队飞行员Zuhair Dawood在管制员的要求下,驾驶着外销版的MiG-25PD拦截机从待命的强化机堡中滑行出来,火速从跑道紧急起飞。

在管制站的引导下,Dawood稳定地爬升到7000m(22000尺左右),航向260方向并达到了超音速。他携带了MiG-25的标准拦截武装:两枚 R-40RD雷达制导导弹与两枚R-40TD红外制导导弹。为了避免惊动敌机,Dawood并没有开启雷达,而是聆听管制员的指示并监看SPO-15雷达警报器的屏幕。终于,管制员下令他打开雷达,立刻在25km外发现了雷达光点。Dawood立刻移动光标到光点上按下锁定钮,但光点却变成了一条长长的光带:敌机也发现自己被锁定并开启了干扰器(注)。

注:曾有一篇文章中以MiG-25的雷达功率强大到可以杀死兔子,企图论证其难已被干扰。事实上,这是两码子事,不管雷达功率有多高,只有很微小的能量会从目标蒙皮反射回来,而对手的干扰器却是像激光一样对着雷达的眼睛直接照射,因此即使是F/A-18上仅有海湾战争前才加速采购的ALQ-126内载干扰器,仍成功克制了MiG-25的主要雷达。

MiG- 25PD截击机上装有不被干扰的TP-26红外线搜索暨追踪系统,但由于它发展得非常早,其电子零件落伍而不可靠,甚至连冷却功能都没有,使其侦测效果非常差劲。然而,MiG-25PD还有第三项法宝,其Smerch 1B雷达(北约代号:Fox Fire)含有一具备用的发射机,能够发出与主雷达不同频率的电波,虽然备用发射机仅能用来测量距离,而不具有搜索与追踪的功能,但Dawood已经知道了敌机的方向,因此当他开启备用雷达时,射控计算机立刻取得了正确的距离,并启动了R-40RD导弹的射击解算。

一切都发生得很快,Dawood的耳机传来R-40RD导弹的强大轰鸣声,显示其寻标器已经完成锁定;射控系统上显示飞弹的最大与最小有效射程,而目标正在其中间;最后,计算机控制的PR灯号也亮起,显示飞机已如同教科书般完成所有导弹发射的准备。Dawood在目标的12km外扣下扳机,虽然不是很远的距离,但要注意这是天亮前的黑夜,仍完全无法目视目标。因此Dawood依照夜间发射飞弹的规定:紧闭双眼,以免强大火光让他暂时失明,虽然如此,Dawood仍从紧闭的眼皮中感受到R-40RD飞弹炫目的火光。

Dawood在发射飞弹后,迅速检查雷达与警报器屏幕,一切正常,也没有被锁定的迹象。12秒后,雷达幕闪了一下,目标光点与「白带」都消失了。远方的夜空也也爆射出强大的火光,而无线电中也传来震耳欲聋的祝贺:「目标摧毁!目标摧毁!」。Dawood控制飞机转向回机场,Dawood知道美军或许是被他偷袭得逞,但看到飞弹爆炸火光后一定会四处寻找偷袭的战机,因此他持续监视雷达警报器的屏幕,注意任何可能的威胁,但结果却是毫无讯号,以致于Dawood开始怀疑这台雷达警报器究竟是不是坏掉了?结果很难确认,因为天空中到处是美军战机,而Dawood却也安全地降落回自己的机场。

当MiG-25滑行回机堡后,Dawood立刻受到热切的欢迎,管制官已经先一步兴奋地向中队长官报告了拦截过程:从法制屏幕上可以清楚看到目标光点的速度与高度都迅速减为零,完全符合他在两伊作战的管制经验中,空中目标坠毁的模式。Dawood隔天也撰写了报告,连同管制官的报告向上呈送。

然而,Dawood的报告却像是石沈大海,没有得到应有的注意,原因是海湾战争开打初期,伊拉克空军有太多的击落报告,最后却证实仅是美军的诱饵、巡弋飞弹、或什么都不是。Dawood空战的地点在伊拉克西部的荒漠,那里什么都没有,也没有地面部队可以发现其残骸或飞行员。在伊拉克俘虏了一名被SA-2击落的F-14飞行员时,伊拉克空军首度知道了萨拉托加号航母上有一架F/A-18被击落的消息,但直到战后的1993年,伊拉克空军才将美军的损失报告与Dawood的拦截报告链接起来,但并没有对外公布。因此Dawood亲笔写了一封长信给伊拉克总统,说明拦截事件的经过。在府方向空军高层求证后,于1995年终于颁给了Dawood应有的奖励:三枚勇气勋章与相当于美金25,000元的奖金。

虽然这场空战仍有很多细节等待发掘,但Dawood的报告证实了 Speicher的同胞关于MiG-25的说法,也说明了伊拉克空军的并不是以前以为的那样不堪一击。许多伊拉克飞行员的击坠报告都应该重新检视(是否都被美军灌到了地对空飞弹头上?),但我们已经可以说,尽管在装备与训练上远逊于英美为首的联军,伊拉克空军仍昂然面对了强敌的挑战。
发表于 2011-6-29 13:32:2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gfohwww 于 2011-6-29 13:35 编辑

好文要顶,留名。慢慢看。。。。。第六行发现黑色幽默??
发表于 2011-6-29 13:44:07 | 显示全部楼层
决定战争的最终因素是人。
发表于 2011-6-29 13:59:05 | 显示全部楼层
“狐蝠"确实有它的厉害之处,难怪现在的俄罗斯还要继续发展带有大功率相控阵雷达的MIG-31改进型
发表于 2011-6-29 14:06:3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被R40打过,所以对MIG25还是很佩服的~
发表于 2011-6-29 14:08:42 | 显示全部楼层
由于杂志社编辑的更迭与计算机多次的灾难与复原,原档早已遗失,但「感谢」(?)中国杂志与论坛的缺乏著作权观念,居然是在Internet上发现了这个片段:
发表于 2011-6-29 14:40:06 | 显示全部楼层
Mig25/31的性能一直都像传说神话一样顶着模模糊糊的光环,这篇文章不论细节真实与否,也算是对它的一个客观描述。
发表于 2011-6-29 15:29:50 | 显示全部楼层
MIG-25啊!令人不胜感慨
发表于 2011-6-29 16:26:0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懂得了原来夜间发射飞弹需要闭上眼睛。
发表于 2011-6-29 17:14:27 | 显示全部楼层
大舰的作品,下一弹就是那架大黄蜂了
发表于 2011-6-29 18:21:47 | 显示全部楼层
好长的文章
发表于 2011-6-29 18:21:55 | 显示全部楼层
每当我们看到老鼠咬了猫一口 就格外兴奋
发表于 2011-6-29 19:36:35 | 显示全部楼层
ding顶一个
发表于 2011-6-30 10:29:45 | 显示全部楼层
好!顶起来!
发表于 2011-6-30 11:19:12 | 显示全部楼层
战机需要更强大的战场探知能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3GO模拟飞行网|3GO Cyber Air Force ( 沪ICP备08002287号|沪ICP备14050587号 )

GMT+8, 2024-5-14 03:42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