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GO模拟飞行网|3GO Cyber Air Force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4763|回复: 65

[转贴] 苏27战斗机家族疯狂图文全解|国内最全[转帖]

 关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27 17:13: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SU27研制简历

  当原型机在1980年首飞后一直受机体与设备超重情况困扰.在1979年11月发生叙利亚6架米格23与2架以色列的F15A对抗事件.结果是米格机大败.空战过程分析出来后让苏联大为吃惊.F15的空战性能远超过原来估计.

  

  T-10-1是SU27系列的第一架原型机.但是在它之外还有其他气动外形设计.这些设计包括T-10-1的外形设计实际上均没有采用.装备SU27的外形与T-10-1比较可以看出整个飞机全部都被推倒重新设计.只留下了很少一点影子.



  

  T-10-1三视图

  

  SU27量产型三视图

  SU27原型机设计能力完全没有压制F15能力.受军方对提高SU27性能要求刺激,总设计师西蒙诺夫提出改变飞机横截面积,改变气动布局等一系列改进方案.并且在改进方案中巧妙的利用发动机短舱使其成为主支撑的侧面支撑点.为了能提高结构强度,降低重量.大量采用了钛合金设计.这一系列改变按照总设计师的说法是:除了轮胎,主起落架支肋和优秀的K36弹射座椅外,全部部件均要重新设计与制造.

  这样一来导致了许多单位与权威人士反对.总设计师抱着必须设计出世界最优秀战斗机理想,找到了非官方战斗研究机构:西伯利亚研究院气动专家卡沙夫斯基诺夫帮忙,卡沙夫斯基诺夫更成为日后SU27气动外形并列创始人.

  在总设计师坚持下,留里卡局也同意不采用MIG29的设计,SU27把AL31F改装在上方.这一来使飞机减少了重量,阻力减少,发动机舱更短.由日后的维修工作看,SU27并没有出现留里卡设计局预计可能出现的维修困难情况.

  

  虽然T10-1与SU27外表近似,但是T10-1是传统布局,SU27是随控布局.两者机动性能天差地别.

  改进工作与原型机试飞工作是同时进行的.当T-10-1试飞成功时,全新改型机也开始组装.1981年进行了飞行试验,由于改动太大,原来准备批量生产的设备均无法用于现在的改型飞机,一直等到1982年初,在共青城才结束了结构加强型的SU27批量装配准备工作.而MIG29已经于1983年开始交付部队使用.各种压力下,SU27面临可能流产境地.

  总设计师仔细研究MIG29与F15后得出结论,MIG29并没有全面超过F15.所以认为SU27还是有希望的.军方内的狂热支持者也对SU27继续投产起了帮助.他们的目标非常简单明确:苏联必须拥有超过F15的第一流战斗机.

  在苏联复合材料工艺缺乏情况下,SU27采用了大量钛合金结构解决飞机应力问题.为了能解决钛合金大型构件与薄壁构件焊接问题,专门设计了车间进行制造.全新原理下制造的雷达与电子设备也给工厂调试带来困难.为了解决生产问题,苏霍伊设计局全体技术人员与其他装备生产研制单位的专家均投入了解决批量生产技术问题的运动.后来这种对生产线装配技术提出合理化建议的做法成为了苏霍伊设计局传统.

  1982年5月31日.第一架采用全新气动设计的17号原型机试飞.试飞后期发生事故,由于钛合金焊接问题,机翼散架.直到1987年完成严格测试的军用型SU27才交付军队使用.

  与此同时,还没有等SU27完成测试,SU27双座教练机也于1984年完成设计与制造.1985年完成测试投入生产这就是SU27UB.在这些工作进行中的时候,SU27加装前三角翼的工作也在展开,航母用的SU27K系列也在积极进行当中.在日后这被证实是个非常有战略眼光的决定.

  SU27性能数据

  SU27的基础型号仍然是世界上综合作战效能最优秀的战斗机.它的主要数据如下:

  长:            21.94M.

  翼展:          14.7M

  高:            5.932M.

  空机重:        16吨

  正常起飞重量:  22.5吨

  最大起飞重量:  30 吨

  最大载重量:    6吨

  机内燃油储备:  9.4吨

  转场航程:      4000KM.

  作战半径:      1500KM.

  实用升限:      1.8万米

  爬升率:        305米/秒

  最大瞬间盘旋角:25度/秒

  SU27采用了翼身融合技术,采用边条翼,放宽静稳定度设计(是苏联第一种采用此设计方法的战斗机.MIG29不是这类设计).模拟式线传操纵.设计独特的进气道等等.

  它的主要零件是钛合金,最特别的是它的机翼传载盒结构是由三条平行梁与多条纵加强肋组成.底部的蒙皮由钛合金制成.机身前,中段先与翼盒联接,再与后机身与发动机短舱对接.这一生产工艺对钛合金加工对接技术要求非常高.质量不过关就会造成机体散架.

  飞机的关键部位:AL31F发动机,是使得SU27拥有如此高机动性能的关键.AL31F最大静推力为74.5KN.最大推力为:122.5KN.推重比为8.17.换装AL31F的SU27要比安装AL21时候减轻2吨重量.

  

  SU27机翼缘非常薄.全机采用了大量钛合金制造.

  

  SU27K(SU33)结构图

  

  SU27仍然没有采用玻璃座舱.

  AL31F最独特的地方是采用了模块化设计.损坏部件只需要更换模块即可立即修复.85%的零件可以在野战机场进行拆除,甚至换压缩机叶片也变得非常简单.AL31F的大修时间是1000小时,寿命是3000小时.发动机寿命与机体基本一致.大家要注意的是苏联的大修时间是以战场情况下超负荷使用为标准.西方国家是以正常理想状况下使用为标准.这两者的大修时间概念不相同.

  AL31F引进了电子控制技术.可以让发动机按本身实际状态下工作.电子控制设备与飞行控制设备有接口,发动机对极限操纵与发射导弹吸入气流引起的气流变化有极佳反应.

  基础型号SU27是世界上第一架将多种传感数据合成系统实际应用的战斗机.NO-01雷达,IRSI光电系统,HMS头盔瞄准具结合起来大大提高了SU27的战斗性能.

  由于这是一架全新理论下的战斗机,苏联设计师们也不明白SU27真正的性能.在早期试验中,旧有的理论表明SU27无法改出尾旋.在对放大实体模型投放研究中也证实了这一看法.直到在1988年,试飞员科特洛夫飞行试验中,SU27出现了典型失速和尾旋现象.可是最后飞机并没有进入尾旋状态,而是平稳的改出,飞机也没有出现失控现象.这让设计师们意识到SU27是可以自动改出尾旋的.不久在其他部队飞行中也出现了同样现象.经过气动专家研究后,发现SU27非但可以改出尾旋,而且在临界情况下仍然有可靠的操纵性能.这点对于装备有大离轴发射导弹中的缠斗有划时代意义.意味在缠斗中,SU27可以更有效,更快的改变瞬间盘旋角抓住敌机.对超临界下机动试验发展成为'眼镜蛇'机动动作.而后更进一步发展成为'钟'机动动作.

  SU27系列的发展

  SU27发展到这里开始分化为5个主要变形.分别是SU27SMK,SU27UB,SU27IB,SU27M.SU27K.这些型号分别由苏霍伊集团下的3个主要生产厂制造.它们分别是:共青城厂,新西伯利亚厂,伊尔库茨克厂.

  在讲述这些变形发展差别时先要介绍一下三翼面SU27计划.

  早在SU27原型机还没有完成改造前,总设计师西蒙诺夫就提出采用三翼面技术改造SU27.当总设计师提出采用4余度数控线传,矢量发动机,电子扫描雷达,主动雷达引导空空导弹等一系列改造方案时引来一系列严厉批评.在总设计师坚持下1983年,第24号原型机被制造成采用三翼面技术的飞机(1987年坠毁).

  为了能保证1987前装备部队SU27基础型号,总设计师委托了尼基金负责24号原型机研制工作.在这史无前例的超难度研制中,为了在有限的空间布置自己产品,许多工程师与科学家甚至为了1立方厘米的空间而争吵.

  其中机载设备里的新型ZHUK-27雷达也开始研究.虽然在1981年MIG31就装备了相控阵雷达,但是ZHUK27还是被确定为新一代机载雷达设备.更新型号的ZHUK-PH电子扫描雷达也取得进展.

  1988年,也就是5年后.SU27M首飞.但是这时的飞机依然有许多问题尚待解决.与此同时,新型的矢量发动机也在积极进行当中.

  AL31F的改进型号有许多,其中最主要的分别是:

  AL31FP AL31F上加装轴对称转向喷口,用于SU27改造

  AL35FM 最大推力为142.2KN 推重比8.7

  AL37FU 在AL35FM上加装轴对称转向喷口

  AL41F 推重比为10. 正在发展当中.

  1989年,两架SU27S被改装成验证机.SU27UBL左侧换装2元喷嘴,SU27LMK-2405右侧发动机换装轴对称发动机.20多个月的测试后决定采用轴对称发动机.

  在对AL41F发展中,考虑到隐形问题,2元喷嘴被重新提出.为了的俄罗斯先进发动机将装备两种喷嘴进行试验.

  当MIG设计局全力投入下一代飞机研制工作而放慢MIG29改进工作时候,西蒙诺夫却否决了任何减慢三翼面研制计划的建议.坚持对SU27M系列的研制让苏霍伊集团渡过了1991年后的困难时期.

  1991年后,为了能争取更多订单.苏霍伊集团发展出了许多型号飞机.其中SU27系列改型基本都利用了SU27M的技术成果.

  共青城厂:

  它是最大的SU系列生产基地.它可以制造80%以上的SU27系列飞机.装备苏联/俄罗斯的SU27S就出自这家生产基地.1991年后由于有俄罗斯军方与大量出口订单,它的业绩是最好的.更发展出多种SU27改型飞机.在SU27系列发展历史上共青城厂是最多改型生产者.其中最出名的系列包括:SU27SMK,SU27K,SU27M三大系列.

  SU27SMK:

  

  SU27SMK机腹挂架

  SU27SK是SU27制空型号的延续.SU27虽然拥有许多一流技术与优秀的气动性能.但是它的弱点也相当明显,仍然采用落后仪表,线传还不是数字式.雷达与电子设备缺少综合分析能力.针对这些状况,苏霍伊集团发展了SU27SK多用途型战斗机,为了满足国际市场上对多用途的要求,出口型被改成SU27SMK多用途型战斗机.

  由于是外销型号,具体装备电子设备每一批均有所不同.但是基本改进分别有采用了玻璃座舱,换装数字式线传系统(基础型号为模拟式),增加多用途能力.

  与SU27SK相比较,SU27SMK换装ZHUK-M火控雷达与新型电子设备.可以在140KM外发现F16类目标,同时跟踪10个,攻击4个.可以配备中程发射后不管的R77对空导弹.ZHUK-M也拥有了对地搜索能力.最大外挂提高到8吨.加装了空中加油装置.

  外观上,SU27SKM与以前型号并没有多少不同.主要是改进了内部电子设备.提高了多用途能力.

  SU27K:

  SU27K是航母舰载机设计代号.它是这么多种改型中最多灾多难的.早在1978年,还没有完成原型机制造的苏霍伊设计局就提出了采用弹射方起飞的SU27KI舰载机设计方案.但是由于弹射器研制出现问题而取消了这一计划.

  1980年苏联开始银针计划,目的是解决常规固定翼飞机在航母起降问题.

  1984年SU27K计划重新开始.25号原型机被改装为SU27K验证机.但是它在11月坠毁.

  1986年苏霍伊设计局在军方支持下提供了加装全动式前翼的24号机(SU27M的前期研究型号飞机)与T10U2双座机.

  1987年24号机坠毁.到12月,两架新的T10K-1,T10K-2分别到位.它们是第一批模块化制造批量型战斗机.2号机可以折叠机翼.

  1988年T10K-1坠毁.直到1990年前,只有1架SU27K在进行试验.

  1989年11月1日.T10K-2成功降落在库兹涅佐夫航母上.飞机正式被命名为SU-33.

  1990年开始批量生产SU-33.到1994年为止,共生产了24架SU-33装备航母.

  不计算1978年前就开始的预验工作,SU27K由设计到正式命名为SU33经历了整整十年.

  

  早期SU27K,可以看出它没有前翼,光电探测头也是第一代,仍然被放在正中央.

  

  SU33三视图,它已经加装前翼,第二代光电探测头也移到右侧.

  做为俄罗斯第一种传统起落舰载战斗机,SU33各方面均为现役舰载机中最优秀的.美国主力舰载机F14,FA18C/D在总体性能上与SU33完全不是同级别战斗.即使装备AIM120的FA18E/F,在机动性能与加速性能上也远远不是SU33对手.未来安装AL37FU后,这项差距更加明显.

  外观上,SU33与其他SU27系列飞机的差别主要是它装备了前机翼,前起落架为加强的双轮结构.尾垂略高于陆基型SU27,尾梁较短,上面安装了尾钩.飞机机翼可以折叠.最后这两点也是判别SU33与SU35差别最明显地方.

  生产型号SU33换装AL31K发动机,它比AL31F推力增加了15%.未来可以换装AL37FU.弹射座椅是K36K型号,安装角度向后倾斜30度.这可以让飞行员抗过载能力提高1G.SU33使用过载为9G.换装AL37FU可以到达10G.采用了装在扶手上的侧置操纵杆.用于空中加油装置.装备ZHUK-27雷达.此雷达的改型分别装配了SU27SKM,SU30系列.未来更可以换装ZHUK-PH雷达.尾锥上装备有警告雷达.目标RCS3时,监视距离为30-50KM,方位角仰俯角均为+-60度.

  SU33装备了光电设备,HMS是第二代产品,这套光电设备可以在关闭雷达情况下控制最新的R73M空对空导弹,并且可以引导对地攻击.与SU27基础型号比较,SU33座舱较为现代化,阴极多功能显示器取代了原来的直视指示器.

  由于装备了先进大功率发动机,SU33可以携带6吨挂载滑跳起飞.当然,如果能装备弹射器起飞的话,SU33的载重将可以达8吨以上.

  但是它的未来却非常黯淡.由于俄罗斯只装备1艘航空母舰,作为专业舰载战斗机的前景并不乐观.2005年后,随着JSF服役,SU33技术上面临严重挑战.MIG设计局提出在2005年后装备类似JSF计划的LFI,被成为MIG37.但是在2005年前,SU33仍然是世界上最强大的舰载机.

  SU27M:

  正如前面所述.SU27M是在面对激烈反对与强大压力下研制的.幸好总设计师西蒙诺夫坚持对其研究工作,否则整个SU27系列改型绝对不会有如此多样变化.

  首架SU27M于1988年首飞.再此之前已经生产了5架采用三翼面的试验机(24号用于SUK试验).与其他SU27系列的外形差别相当明显.加大了的光电探测头被放在右边,为了采用更大口径雷达,机头经过改动.可伸缩加油管装在左侧.尾垂高度略有增加,其结构盒中可以装多500L燃油.尾锥加大加装后视雷达,换装AL35F发动机,推力提高12%.而加装的前翼给SU27性能带来飞跃,在不改变其他结构强度前提下使稳定过载超过了10G.纵向不稳定度由SU27的5%放宽到20%.

  经过努力争取,1992年最困难时期的俄罗斯政府仍然提供了SU27M百分之40的研究费用.为了外销宣传,SU27M经过批准获准参加航展.对外命名为SU35.但是内部俄罗斯军方依然用SU27M代号称呼.

  

  仔细对比SU35与后面的SU27外形可以发现SU35除了拥有三翼面外,光电设备也是第二代产品.

  

  装备SU27M/35/37系列的相控阵雷达.注意光电探测器是装在右侧的第二代.

  

  采用前双轮的SU27系列改型只有SU33.SU34/32.SU35/37系列采用.

  在实际运用中,SU35的机动性能更高.它可以在任何位置完成眼镜蛇机动动作.在完成钩拳,钟,眼镜蛇动作同时还可以发射导弹.它的雷达不是ZHUK系列.而是装备了NO-11M新型火控雷达.可以发现400KM以内的RCS3目标与200KM内的地面目标.可以同时跟踪15个空中目标,并且攻击其中6个.装备的光电设备与SU33一样是第二代光电系统.可以在关闭雷达下对空对地攻击.机载计算机综合能力大幅提升.自动化程度是各种改型中最高的.外挂8吨弹药,可以挂14枚导弹.是世界上挂导弹数量最多的战斗机.

  1996年前展示的SU35均没有装备矢量推力发动机.

  直到1996.7.31日经过改装的701号飞机正式展示其矢量推进技术.为此701号机被赋予新编号711.型号定为SU37.到目前为止,公开的资料表明只有这一架SU37.

  1996年9月.在英国举行的航展上.为了压制舆论界对SU37兴趣,英国人甚至极力阻止SU37表演.为此总设计师大为愤怒.在威胁推出航展并发表公开谴责声明下迫使大会最后同意SU37表演.随后的表演中引起的轰动效应不必细述.观看过表演的西方飞行员公开表示,如果EF2000,F/A-18E/F.在超视距下攻击SU37不成功,那么在进入10KM距离内,双方技巧与武器性能又相当情况下,SU37是致命威胁.

  如果单纯看待眼镜蛇与钟机动动作,只会得出好看不好用的结论.实际上此类动作是对超临界状态下操纵控制的具体表演化动作.实际运用中,任何战斗机飞行员均明白这种瞬间改变指向角度的作用是划时代的.特别是装备有大离轴发射角导弹与HMS的SU27更是缠斗中的佼佼者.在不采用HMS的传统格斗中(离轴角攻击现在尚无有效统计方法),只有F15E与SU27UB进行过公开比试,结果是F15E大败.而在这次英国航展中,面对众多飞机厂家对超机动表演的贬低言论,总设计师西蒙诺夫提出在SU37与EF2000甚至任何一种战斗机间进行一次现场比试.为了观众安全甚至可以在大洋上进行.可是直到现在也没有任何一家战斗机厂商胆敢站出来接收这挑战.

  苏霍伊集团甚至公开宣布,由于SU37的出现,EF2000与阵风这类战斗机还没有服役前就已经是落后的东西了.

  不能不提的是AL37FU发动机.它是让SU37拥有超凡能力的功臣.

  AL37FU在AL31F基础上发展出来.它比AL31F增加了15%推力.加装轴对称矢量喷口.前线维修性能与AL31F一样简便.推重比增加到8.7,矢量喷口转角为+-15度.速度为30度/秒.更大转角的发动机已经研制出来.只是由于SU37结构限制所以没有装备.由于采用计算机控制,加装AL37FU发动机的SU37并没有设立复杂矢量推进控制器.经过改进后的控制系统将可以使前线飞行员更容易掌握这项技术.新型的AL41F会被用于下一代高机动战斗机中.

  SU37量产型号将换装更先进的机载电子设备.包括新型相控阵雷达.它的对地监视与对空警戒模式可以同时进行,针对巡航导弹与隐形飞机威胁,这种雷达将结合探测低反射信号目标功能与光电监视瞄准能力.可以追踪20批空中目标,同时攻击8个目标.SU37雷达没有360度监视能力.它依靠装备后视警告雷达来解决这类问题.SU37的座舱是真正的玻璃座舱.4个彩色液晶显示器提供了全部信息.光电探测器也拥有了100KM探测距离.方位角为+-60度,仰角+60度-15度.其中包括红外探测仪器,激光测距,电视引导装置.最新的R73拥有180度离轴攻击角这更让SU37近距离缠斗能力大幅度提升.火网电子干扰设备可以主动干扰敌方雷达与导弹.

  

  SU37座舱.可以与上面的SU27S座舱比较.

  由于载重量与挂载大幅度提升,采用多用途挂架甚至可以用于14个外挂点.SU37的作战效能大幅度提高.根据苏霍伊性能对比试验,SU37对空作战效能比SU27S提高10倍,对地攻击能力是SU27S的39倍.如果装备KS172对空导弹,战斗距离甚至可以扩展到400KM.采用现在正在试验中的低探测技术改造后,SU37的RCS可以降低到0.5.

  采用低-低-低方式作战半径为1400KM.高-高-高方式可以达3300KM.空中加油1次甚至提高到6500KM.换装AL41F后,SU37拥有M1.4的巡航能力.

  面对美国的F22与JSF挑战,可以肯定SU37不是最后选择.所以苏霍伊集团也没有对其进行大规模改造计划.而由于面临实际威胁原因,俄罗斯军方也决定把有限资金投入对地远程攻击机上而不是发展SU37这类高性能战斗机.由此可以肯定,SU37将是SU27系列空战优势机改型的最后一种.如果没有定单,那么SU37也不会再继续发展生产更多的原型机.


  

  编号为711的SU37.只有1架.

  新西伯利亚厂:

  它是SU24前线轰炸机主要生产基地.拥有丰富的并列双座机生产经验.这也使得SU27IB型号生产非他莫属.

  SU27IB

  早在70年代末期,苏联就提出在1988年要装备航母.而上舰教练机就成为研制关键.SU27UB串列双座在1984年制造出来,与SU27基础型号比较SU27UB的设备一样,但是加装了后驾驶舱.这只是为了针对作战训练任务,后坐驾驶的视野极差.在模拟器上的试验证明,后座教练不时候指挥航母上起降训练.为此总设计师西蒙诺夫根据卡沙夫斯基诺夫建议决定发展并列双座教练机.这就是SU27IB.

  SU27IB一开始就采用了三翼面设计.进气道也改成了不可调进气道.首架SU27IB与1989年完成组装.但是这时苏联已经开始走入下坡路.海军认为无需专门生产教练机,可以采用SU25完成.

  

  注意SU34/32FN进气口采用不可调节的进气道.

  苏霍伊集团不想就这么放弃SU27IB,决定靠自己力量完成设计.1990年4月,SU27IB首飞.同年8月俄罗斯公布了SU27IB在航母甲板上降落的照片.西方情报部门根据相片判断这只是一架训练SU27飞行员研制的飞机并没有给予太多重视.并为它起了个形象名字:鸭嘴兽.

  

  SU27IB三视图注意这张图内的型号是SU27IB,而不是SU34/32.它们的体积与后轮差别最为明显.

  1992年2月在明斯克附近进行了一次航空展.其实这也是为了争取有限经费的竞争展览.俄罗斯政府为了能继续平衡空军与北约的差距,咬牙提供了SU27M,SU27K,MIG31M三种战机各10架原型机研究经费.国防部与航空工业部强烈要求下,还分别为MFI与SU27IB提供了2架原型机研究经费.但是当时MFI,SU27IB被列为最高机密.没有过多报道.而雅克141,701截击机等一系列飞机发展计划被放弃.

  俄罗斯之所以在如此紧迫情况下依然投入一种大型攻击机研究的原因就是1991年的海湾战争.俄罗斯由那场战争中看到制空力量不比美国差,但是远程重型对地攻击力量却与西方相差太远.

  1994年,SU27IB的空军型号SU34生产出来.SU34与SU27IB差别相当大.最明显地方就是SU34装有自行式起落架.主起落轮串列布置.最大起飞重量超过40吨.尾锥被延长加粗.内部装有大功率雷达.驾驶舱也向前延长以便加装地形跟踪雷达.第二架原型机被命名为SU32FN,据说这是因为SU32FN主要专对海上作战而设计,与SU34不同.

  

  SU32FN, 注意对比它与上面SU27IB的差别.

  在SU34/32FN当中,SU34的公开资料非常少.反而SU32FN的公开活动较多.机载设备介绍也较多.两者由外部特征上看基本没有差别.西方认为SU34的设备其实要比SU32FN更先进.其发展计划也更机密.

  SU34/32FN的外形非常独特,很容易分别.早在SU27IB系列超远程航行试验中就发现这种结构飞机拥有非常大的航程.在加油机配合下,SU27IB创造了15.4小时记录.只是由于驾驶员体力不支才结束试验.SU34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在加大的驾驶舱后设计了微型厕所,食品烤箱.甚至可以提供一个人躺下休息地方.这也是首次在战斗机上安装这里保障设备.

  虽然SU34最大起飞重量达44.5吨.但是它依然继承了SU27系列能在最小支援的前线机场起飞能力.吸取过去经验教训,SU34/32FN在驾驶舱与主要部位装备了17毫米钛合金装甲.发动机与油箱装备了AB21复合装甲.

  AB21是AB12装甲的第3代产品.而装备AB12装甲的SU25在阿富汉战斗中仅损失23架.只占损失飞机数量的2.5%.大多数情况下,SU25K遭到炮火甚至毒刺直接命中下仍能返回基地.在1987年,阿富汉政府的SU25K遭到巴基斯坦F16A发射的AIM9L攻击后依然安全返回基地.

  而AB21的防护力是AB12三倍以上.可见SU34/32FN的战场生存系数.SU34的装甲重量为1.5吨.它的生存系数要比SU24高10倍.在苏霍伊集团中,SU34/32FN计划优先程度仅排在S37先进战斗机计划后.

  SU32FN:

  SU32FN是世界上第一种超音速反潜战斗机.可把它看做是SU34外销改型.它主要装备了反潜反舰设备.适用范围较窄.但是由它身上可以粗略看出SU34的先进程度.

  SU32FN最大起飞重量为:44.36吨.正常起飞重量:42吨.最大载弹量:12吨.最大飞行速度:M2.不带副油箱最大航程:4000KM.一次加油达:7000KM.

  SU32FN未来将采用AL37FU发动机.最大起飞重量下推重比为:0.65.正常起飞状况下为:0.69.作战推重比为:0.79

  它共有12个外挂点.武器系统可以装备所有俄罗斯的空空导弹与对地(面)武器.还可以挂鱼雷,深水炸弹,反潜导弹,声纳浮标等反潜用具.加装电子吊舱可以大大整加'火网'系统电子战能力.装备有30毫米机炮.

  SU32FN外形与SU34基本一致.但是内部电子设备上,海蛇综合系统取代了SU34电子作战系统.海蛇系统对海面目标探测距离超过300KM.拥有72个投放式声纳探测器.包括主动,被动探测器,爆炸波发生器等.主要作战功能由雷达,声纳,前视红外线,激光测距仪器,地磁探测仪组成.

  粗大的尾锥不是SU34装备的后视雷达而装备了地磁探测仪.SU32FN的声纳设备性能,雷达性能均超过美军现役声纳探测设备与对海雷达探测设备.内部电子设备均采用模块化与多余度设计.战斗与意外事故导致部分资料模块损坏情况下也不影响战斗性能.

  虽然现在苏霍伊集团提供SU32FN出口设计.但是到目前为止只有俄罗斯海军航空兵准备装备.未来,SU34将装备俄罗斯空军150-250架.

  

  

  分别是SU27IB/SU34/SU32FN侧视图.SU34机头向下倾斜角度较SU32FN大.尾锥末端也多了对小翼.


  伊尔库兹克厂(IAPO):

  


  IAPO是苏霍伊集团里创造力最强的.它以能快速改产新型飞机与研制新型改型飞机而著名.但是IAPO也是运气最差的生产厂.早在1984年,IAPO就生产出第一架双座机SU27.这就是SU27UB.

  

  

  俄罗斯空中骑士飞行表演队的SU27UB

  

  SU27UB后者教练座舱.与前舱布置基本一致.

  在面对MIG设计局竞争中.苏霍伊集团提出采用SU27PU/30K来替代机动性能不佳的MIG31截击机.但是这型号销售工作因为苏联解体而困难重重.

  IAPO在SU30K基础上研究的多用途战斗轰炸机由输给SU34.工厂因为缺少订单而面临困境.为此1992年后苏霍伊集团每次航展均大力推销SU30MK系列战斗机.希望靠国外订单缓解IAPO困境.

  SU30MK

  由于SU30K,SU30MK的销售进行的非常不顺利.1992年-1996年前整个IAPO只接到30架SU30K的生产合同.1995年俄罗斯军方被迫允许军工厂外销高技术飞机.

  SU30K是由SU27S发展起来的.SU30MK则是SU30K的外销型号.

  SU37获得成功后,SU35/37的设计师就考虑把它的先进技术引进到其他类型飞机中1989年,两架SU27S就曾被改造为矢量推进试验机.苏霍伊集团决定将SU30MK改装成矢量推进战斗机.这就是SU30MK2(销售给印度的称为SU30MKI).

  1996年.采用矢量推进技术的SU30MK2在苏霍伊集团允许采购一定数量前提下可以转让技术的优惠条件下,SU30MK2终于打开了市场.成功获得几十亿美元合约.

  SU30MK2装备矢量推进技术后可以完成SU37绝大部分动作.机动性能要比SU27高.SU30MK2与SU37不同之处在于SU30MK2更注重对地攻击性能与低空突防性能.使用精确制导武器情况下,SU30MK2要比SU27的对地攻击能力增加24倍与17倍.虽然对地攻击能力是SU30MK最关注的情况.实际运用上,它的近距离格斗能力也大大超过SU27基础型号.可以说是一种非常全面的多用途战斗机.

  SU30MK2采用的是ZHUK27雷达.这种是机械扫描雷达而不是SU37的电扫描雷达.ZHUK27采用X波段,可以跟踪10个目标,攻击其中4个.可以跟踪4个地面目标,拥有地形测绘能力.但是它没有超级处理技术.它的抗干扰力非常强.远超过西方同类系统.在印度幻影2000-5对SU30MK测试中,RDY雷达根本无法干扰ZHUK27.反而SU30MK的火网干扰系统却成功干扰了RDY.

  SU30MK2的外形与其他飞机最大差别在与它是串联双座的三翼面飞机.尾锥并没有像SU37那样加粗加长.

  而其他没有采取三翼面的SU30MK与SU27UB外形最大差别是SU30MK采用了右侧安装的第二代光电探测设备,左侧也加装伸缩加油探口.

  由于我国进口了SU30MK,印度进口了SU30MK2.所以有必要在这里对两者进行粗略对比.

  两者内部系统装备资料没有公开.就由外形上看,两者均装备了第二代光电系统.拥有发现100KM外目标能力.并且拥有寂静开火能力.均装备了加油系统.差别是SU30MKI装备了三翼面技术,未来将会换装AL37FU发动机.而我国SU30MKK并没有装备这类系统.

  内部装备上看,印度的SU30MKI肯定装备了ZHUK-27雷达.但是由我国引进SU27SKM,与其他类型雷达系统来看,我国不可能装备采用机械扫描雷达的ZHUK27.无论我国是安装自行生产的雷达系统还是购买更先进的雷达系统.可以肯定SU30MKK电子设备要优秀过SU30MKI.

  对改装SU30MKI的问题与SU37面临的是一样情况.前线战斗机驾驶员要熟练掌握这种先进高机动性能战斗机还需要一定时间.特别是现在自动化系统仍然没有完全替代飞行员操纵情况下更是如此.而对飞行员的缠斗训练也要付出更多时间与精力研究.这点连俄罗斯自己也没有完成此类技术.鉴于以上考虑,装备SU30MKI的印度是想抢占制高点,而不管这方式有多困难与可行性有多高.装备SU30MKK的我国是从实际出发,先装备技术成熟产品能立即投入使用,而不去考虑日后高机动技术发展的问题.

  

  我国的SU30MK是双轮结构前起落架.

  实际情况上来看,我认为我国的情况比较正确.SU30MK2与SU30MK的对地攻击能力基本一样.SU30MK2的主要性能体现在高机动能力上.对于我国来说,采用SU30MK2来抢占空中优势现在完全不必要.而且要真正做到大量装备成熟技术的SU30MK2飞机还需要等5-6年时间.但是我国迫切需要的对地攻击能力,SU30MKK可以立即投入使用.SU30MKI价格贵的多,我国需要的对地战斗力却没有大很多.5-6年后,SU37与SU30MK2的高机动性能也将受到F22,JSF飞机威胁.所以购买SU30MK2系统是不值得.

  在另一方面,大家可以看到就算是苏联在刚开始采用新型技术制造SU27系列时候也出现加工技术不过关的情况.根据现在许多消息证实,我国沈阳飞机厂也面临同样问题.如果引进SU30MKK包含了技术引进内容的话,那么在还没有解决SU27制造问题时就加入更困难的三翼面加工技术更加不可能.AL37FU发动机的生产技术俄罗斯也不会轻易转让.另外J10计划已经进行多年了.对于前鸭翼机构的技术储备,放宽不稳定性能设计也有一定水平.我相信这些也是导致我国不愿意化钱进口装备三翼面技术SU30MK2的原因之一.

  附SU27发展简历图

  SU27-->SU27S-->SU27SMK

  *

  *

  -->SU27M-->SU35-->SU37

  *

  *

  -->SU27K-->SU33

  *

  *

  -->SU27IB-->SU34/SU32FN

  *

  *

  -->SU27UB-->SU27PU/30-->SU30K-->SU30MK-->SU30MK2



  苏-27、苏-27S、苏-27SK、苏-27SMK

  苏-27 首次公开亮相是在 1989 年的巴黎航展上,随后,在许多航展上都可以看到成双出现的两架 苏-27。一架是编号为 388 的苏-27(普加乔夫座机),另一架是编号为 389 的双座 苏-27UB,这两架飞机可视作 苏-27 及 UB的标准版。现在参加航展的多是“侧卫”家族的其它成员。我们还能在航展上看到的标准 苏-27,有“俄罗斯骑士”空中表演队的 苏-27 和苏-27UB,和有莫斯科试飞院的 598、599 两架 苏-27。这些 苏-27,往往是以“CLEAN”的结构参展航展,即不搭载机载武器装备。



  



  



  



  从左到右:并肩飞行的388号苏-27和389号苏-27UB,是最先公开展示的苏-27/莫斯科试飞院的598、599 两架苏-27/ “俄罗斯骑士”空中表演队的苏-27和苏-27UB

  以后的 苏-27S、SK、SMK 等,是 苏-27 的改型或出口编号,比如我国引进的 苏-27SK,这些飞机只是在航电、火控、发动机等内部装备有所改进,在外型上并没有显著区别,性能也没发生质的变化。
未完待续
 楼主| 发表于 2009-1-27 17:13:49 | 显示全部楼层
苏-27UB、苏-30、苏-30MK、苏-30MKK、苏-30MKI

  

  苏-30是在 苏-27UB 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最初称为 苏-27UP,后正式命名为 苏-30。是 苏-30家族中最初的成员,不仅在名称上能看到 苏-27UB 的影子,而且在外型上与 苏-27UB唯一的明显区别是:红外探测仪的位置向右偏。当年卖给印度空军的,就是这种 苏-30,出口编号 苏-30K。经常

  

  公开展示的这种 苏-30 的编号是 52、54。

  苏-30MK,为 苏-30 的改进型,它与 苏-30 的外型区别也仅在于取消了进气口两侧的短翼状天线。已出席过航展的 苏-30MK 编号为 603,着有别致的断裂迷彩。

  

  

  位于苏-27进气口外侧的短翼状天线(雷达告警接受机),自苏-30MK往后的型号里全都被取消

  苏-30MKK,便是我军即将大量装备的 苏-30 机种,出席 2000 年珠海航展的是 502 号机。从该型开始往后的 苏-30系列机种都装备双轮前起落架。苏-30MKK 明显区别于其它 苏-30 机种的特征是:使用了 苏-35/37 一样的不削尖垂尾,也是至今为止,是苏-30 家族中唯一拥有平顶垂尾的机种。

  

 
  

  参加中国珠海2000年航展的苏30MKK502号机,机身着有中国空军的空优迷彩引起人们广泛关注。注意其垂尾顶部未削尖

  

  我国空军装备的 Su-30MKK

  苏-30MKI,是现今 苏-30 家族发展的顶尖型号,是第一种装备三面翼和矢量发动机的 苏-30家族成员。也是“侧卫”家族中唯一拥有三面翼和矢量发动机的串列双座机型。所以在外型上易于辨别。最先亮相的 01 号机,由于在 1999年的巴黎航展上给 K-36 弹射座椅作广告,上演了弹射大展而坠地。现在常在天上飞的 苏-30MKI 是 06 号机。

  

  1999年出席巴黎航展的苏-30MKI01号机于起飞前最后一张照片,在随后的飞行表演中上演的弹射大展而坠毁,飞行员跳伞逃生
未完待续
 楼主| 发表于 2009-1-27 17:14:15 | 显示全部楼层
苏-27IB、苏-34、苏-32FN
  
  后两者都是从 苏-27IB 发展而来的,三者在外型上与”侧卫”家族其它成员区别明显:并列双座、扁平颇似鸭嘴兽的机首。但这三者之间,外型差异不大。如果仔细比较三者的侧面图,可发现机首下垂幅度稍有不同,但利用这一特征在辨别图片时,会很困难。
  
  
  
  准备起飞的苏-27IB,注意它的单轮主起落架是其区别于苏-34和苏-32FN的主要特征之一
  
  苏-27IB 在地面上最明显的特征是其使用的是单轮主起落架,而不是 苏-34 和 苏-32FN那种小车式双轮主起落架。在飞行状态中,起落架收了起来,我们还可以观察它的尾锥:和标准的 -27没多大区别,由于,没装后视雷达的原故,所以不像那两者尾锥那样粗壮。(小样,上天我就不认识你啦!?看完尾锥照样认识你!)。我手中所有图片中的苏-27IB 只有一个编号:42。
  
  
  
  作垂直爬升的苏-27IB,这张照片可以清楚地看到它的尾锥与标准的苏-27区别不大
  
  在苏27家族中,要数 苏-34 和 苏-32FN 最像孪生兄弟一样难以区分,事实上,苏-34 和 苏-32FN只是因在作战任务有异而内部设备上有所不同,苏-32FN更强调对海作战能力。而两者在外型没什么区别,如果从识别表中看,它们的主要外型特征完全相同。干脆我告诉你编号拿着对吧:
  
  
  
  机库里兄弟一样的苏-23FN和苏-34,外面的一架是苏-32FN,里面的是苏-34
  
  现有的 苏-34 图片上显示:它们全都来自同一架编号为 43 的 苏-34,而且拍摄地点全不在航展上。据说 苏-34的机密程度仅次俄罗斯第五代战斗机S-37“金雕”,所以极少抛头露面。但是,始终不景气的经济使得俄罗斯不得不允许它的航空工业对外出售先进作战飞机,苏-32FN也在其中之列。经常有编号为 44-343 和 45-349 两架 苏-32FN 光顾航展,期待能获得海外订单。
  
  
  
  静卧雪地机场的苏-34,这架编号为43的苏-34是我们能看到的唯一的苏-34,注意它的双轮小车式主起落架
  
  随便说一句,苏-27IB、苏-34、苏-32FN 的风档前都没有红外探测仪,机腹尾部她都没有尾鳍翼,这也是其它”侧卫”家族成员不具备的特征。
  
  
  
  
  
  
  苏-32FN的尾锥明显要比标准的苏-27长和粗壮得多,它的双轮小车式主起落架的姿态很独特,注意机身后下方没有尾鳍翼
  
  苏-27K/33、苏-33UB、苏-35、苏-37
  
  苏-27K 是 苏-27 的海军型,服役后称为苏-33,西方赋名“海侧卫”。是“侧卫”家族中第一个拥有三面翼的机种。在航展停机坪上的“海侧卫”很显眼,作为舰载机,它的机翼,连尾翼都能向上折起,一眼就能认出来。不过 苏-33 并不是“侧卫”家族中唯一的舰载机种,还有一种并列双座的舰载教练机,名为苏-33UB,这种飞机虽然也是并列双座,但还是保持了和 苏-33差不多的机首,红外探测仪位于风档前中间的位置,这两点加一起,在“侧卫”家族中都是绝无仅有的。苏-33UB 于 1999年由英雄试飞员普加乔夫首飞成功,至今还未参加过航展。该机性能优异,不仅可用于教练,功能扩展潜力极大,有望成为不可多得的多功能战斗机。
  
  
  
  
  
  左:在“库兹涅佐夫”号航空母舰上滑行的苏-27K(苏-33)右:舰上的苏-33UB
  
  如果 苏-33、苏-35 在空中并飞,看起来几乎就是一样,都是单座三面翼布局,但细小的地方也可作区别:苏-35 取消了习惯位于机首顶端的空速管,垂尾顶端为了安装天线也未削尖。而 苏-33 的空速管仍在机首,使用削尖的垂尾。
  
  
  
  709号苏-35,其使用的迷彩与711号苏-37很相似。注意文中提到的机背天线后方的凸起物
  
  有一架编号为 701 的 苏-35 的原型机(苏-27M)陈列在俄罗斯的莫尼诺航空博物管的露天停机坪上。经常参加航展的 苏-35 编号为 703-350,还有一架编号为 709,它的迷彩和 苏-37 很相似。
  
  
  
  
  
  
  左:陈列的莫尼诺航空博物馆中的苏-35原型机——苏-27M,尽管使用的三面翼,但垂尾仍是那种削了尖的垂尾,这和正式定型的苏-35不同。右:攻角慢飞中的703号苏-35,注意其机首顶端已没有空速管
  
  如果不给提示,你也能从前方或下方分辨出 苏-35 和 苏-37 的话,那么我要怀疑你是苏霍伊工厂里造飞机的。简单地说,苏-37就是换上矢量发动机的 苏-35,外型上除尾喷管外,只有一个很小的特征可供分辨,就是在 苏-35机座舱后面那根向后倾斜的天线后方,有一个像灯一样的凸起物,我不知道那是什么,反正在 苏-37 相同的位置上没这个东西。
  
  
  
  
  
  
  
  左:711号苏-37,注意比较在机背天线后方,并没有苏-35那样的凸起物。中:这位官员握住了苏-37的机首顶尖,可以看到这没有空速管。右:苏-37的矢量发动机喷管
  
  很多消息称:在双垂尾外侧涂有 711 编号的那架 苏-37,是唯一的一架 苏-37。实际上,至今我们也只看到那么一架 苏-37。所以再没出再第二架 苏-37 之前,记住 711 和迷彩,就足以不会搞错啦。
 楼主| 发表于 2009-1-27 17:14:51 | 显示全部楼层
使用国家:
  
  苏联/俄罗斯
  
  前苏联空军和国土防空军装备 Su-27 始于 1985 年。当初苏霍伊设计局没有为它们研发不同类型的重型截击/战斗机,而是提供同一型号的Su-27。当时苏联空军已装备了 MiG-29 前线战斗机,国土防空军则装备了 MiG-31 截击战斗机,而 Su-27要同时装备苏联空军和国土防空军,这就要求 Su-27 能同时满足空军的作战要求和国土防空军的空中拦截要求。Su-27这种多重任务的角色决定了它必需具备先进的飞行控制系统和强大的火力。
  
  
  
  国土防空军的 Su-27UB
  
  第一个装备 Su-27 的战斗部队是位于远东地区泽米吉空军基地的航空团。该团 1985 年 6 月 22 日接收了首批 20 架Su-27。尽管 MiG-29 在 1983 年便进人前线航空部队,但飞行员们很快对 MiG-29 不到 2,100 千米的航程感到失望,因而Su-27 的到来使该团的飞行员们欣喜若狂,按他们的话说:“当我第一次看到 Su-27时就感觉到,这正是长期以来我们想要的东西。”在苏霍伊设计局工程师的帮助下,飞行员们很快就掌握并熟悉了飞机的各种性能,并能熟练地完成复杂的任务。Su-27 成为备受飞行员喜爱的飞机,他们对 Su-27 大推力的发动机、敏捷的飞行性能、作战半径等感到很满意,特别是对 Su-27的综合火控系统情有独钟。Su-27是世界上第一种实际应用多传感器数据合成系统的战斗机。负责目标搜索和追踪的主传感器是一个大型高功率雷达。光电装置通过综合红外/激光搜索和追踪系统(IRST)实施被动搜索与追踪功能,提供方位和俯仰目标指示和追踪,这些传感器结合在一起,大幅增强了飞机的作战性能。
  
  
  
  布加乔夫的 388 号 Su-27 频繁出现于航展上
  
  从 1986 年开始,苏联空军和国土防空军加快了装备 Su-27 的步伐,据已出版的公开资料显示,到 1990年,苏联驻欧洲部分的部队就装备了367 架 Su-27(空军 138 架,国土防空军 229架)。苏联空军的两个航空团共 67 架 Su-27部署在东欧的波兰,一个航空团共 40 架 Su-27 部署在乌克兰,而俄罗斯的欧洲部分仅有 31 架 Su-27。苏联国土防空军拥有数量众多的Su-27,其中在远东的泽米吉空军基地和乌兹别克分别部署了两个航空团。据西方情报专家估计,前苏联空军和国土防空军大约装备了 500 架Su-27。
  
  苏联解体后,新独立的国家如乌克兰、白俄罗斯、乌兹别克斯坦继承了前苏联遗留下来的军事装备,其中就包括 100 架左右的 Su-27。1996年初,据西方情报专家估计,俄罗斯空军拥有 130 架左右的 Su-27,而国土防空军则装备了 300 架 Su-27,另外还有 24 架Su-27K(Su-33)舰载机
  
  服役于俄罗斯北方舰队。
  
  1998 年末,俄罗斯进行了军事改革,空军和国上防空军合并为俄罗斯联邦空军。新的军事改革使得 Su-27的数量发生了改变,据《简氏情报周刊》报道,到 2000 年初,新组建的俄罗斯联邦空军拥有 340 架Su-27,它们分别服役于俄罗斯联邦空军的 12 个战斗航空团。
  
  尽管 Su-27 作为俄罗斯的前线战斗机,其地位十分重要,但比较多的 Su-27还是用作试验台和试验飞机,其中苏霍伊设计局在茹科夫斯基的大规模实验基地就停放了 10 架原型机和 Su-27各型生产型,格罗莫夫飞行研究中心拥有 6 架 Su-27,另外格罗莫夫飞行研究中心的特技表演队配备了 2 架 Su-27 和 1 架Su-30,用于商业性的飞行表演。
  
  
  
  格罗莫夫试飞院的 Su-27P
  
  乌克兰
  
  除俄罗斯外,第一批接受 Su-27的国家是前苏联的加盟共和国。乌克兰作为前苏联的第二大加盟共和国,在苏联解体之后,继承了苏联遗留下来的战斗机和部分从东德与捷克斯洛伐克转移来的战斗机。这批数量众多的战斗机大约有 1,500 架。因此,乌克兰成为独联体内仅次于俄罗斯的第二大军事力量。1992年,乌克兰空军组建,在这支部队中,第四代战斗机如 Su-27 占据了显著的地位。
  
  
  
  
  
  乌克兰空军的 Su-27
  
  乌克兰空军成立后,Su-27 在涂装上发生了变化,乌克兰的国徽代替了前苏联传统的红色五角星,Su-27 的垂直尾翼上画着乌克兰的国徽——头向下俯冲的鹰,机翼上涂装了蓝色与黄色的线条。
  
  
  
  乌克兰空军的 Su-27 UB
  
  1996 年初,乌克兰空军总共有 76 架 Su-27,其中两个战斗航空团装备 67架,余下的部署在乌克兰空军试飞中心。乌克兰空军试飞中心的前身是苏联空军研究中心。从 1995年开始,乌克兰空军试飞中心对外国飞行员开放,国外飞行员能在这里亲自驾驶 Su-27 进行飞行训练。
  
  
  
  一架乌克兰空军的 Su-27UB 在今年 7 月的航展坠毁
  
  白俄罗斯
  
  白俄罗斯是独联体国家中第三个从前苏联继承了大量第四代战斗机的国家,其中 Su-27 有 24 架。白俄罗斯空军的 Su-27 没有涂上该国的国徽,其垂直尾翼上还是传统的红色五角星。
  
  
  
  白俄罗斯空军的 Su-27UB
  
  乌兹别克斯坦
  
  1992 年,新独立的乌兹别克斯坦接管了在其领土内所有前苏联的军事装备。这批军事装备中包括大约 300 架飞机,其中 30 架是苏联国上防空军的 Su-27。
  
  哈萨克斯坦
  
  前苏联没有在哈萨克斯坦部署 Su-27,但哈萨克斯坦驻扎有苏联的战术攻击和侦察部队,这些部队装备了 40 架 Tu-95MS战略轰炸机。如此庞大的战略轰炸机部队对新成立的哈萨克斯坦政府来说,是很沉重的负担,而 Tu-95MS战略轰炸机却是俄罗斯空军感兴趣的装备。因此,哈萨克斯坦接受了俄罗斯提出的建议,用 Tu-95MS交换俄罗斯的战斗机。通过这笔交易,哈萨克斯坦空军获得了数十架 Su-27、MiG-29 和 Su-25。
  
  据报道,用 Tu-95MS 交换俄罗斯战斗机的协议始于 1996 年,首批 4 架 Su-27于同年交付哈萨克斯坦。哈萨克斯坦空军希望最终获得 80 架左右的 Su-27,为此在 1999 年 11月举行了俄罗斯与哈萨克斯坦两国国防部长会议,双方达成了由俄罗斯向哈萨克斯坦提供 30 架 Su-27 的时间表。此一合同目的是用这批Su-27 抵偿俄罗斯拖欠哈萨克斯坦的债务,而此时的哈萨克斯坦空军已装备了 47 架 Su-27。
  
  越南
  
  越南是第二个购买 Su-27 的亚太国家。1995 年 5 月,越南空军接收了首批 6 架 Su-27(5 架 Su-27 单座型,1 架 Su-27 双座型)。
  
  
  
  
  
  1996 年 11 月,越南和俄罗斯又签订了一笔 1.2 亿美元的新合同,越南空军将购买 6 架 Su-27(2 架 Su-27SK 和4 架 Su-27UBK)。1997 年 10 月,越南空军的代表出席了在俄罗斯阿穆尔河畔共青城飞机生产联合体举行的交机仪式,1997 年12 月 1 日,首批 2 架 Su-27UBK 双座型抵达越南。另外 2 架 Su-27UBK 原定于 1997 年 12 月 6日运抵越南,然而运载 Su-27UBK 的 An-124 运输机在离开俄罗斯伊尔库次克时坠毁,机上的 2 架 Su-27UBK损坏严重。1998 年 1 月 13 日,An-124 运输机装载 2 架 Su-27SK 单座型抵达越南。1998 年夏天,俄罗斯交付了最后2 架 Su-27UBK。
  
  
  
  An-124 坠毁,两架 Su-27UB 也严重损坏
  
  目前,越南空军一共拥有 12 架Su-27(7 架 Su-27SK 单座型、5 架 Su-27UBK 双座型)。据报道,越南空军还有意购买更多的 Su-27。
  
  印度
  
  印度长期是俄罗斯的军事技术合作伙伴。目前,在印度空军服役的有近 700 架 MiG-21、MiG-23、MiG-25、MiG-27 和MiG-29 战斗机,其中有 580 架 MiG-21FL、MiG-21M、MiG-21Bis 战斗机和 150 架 MiG-27ML战斗轰炸机是在苏联授权下在印度生产的。
  
  1996 年 11 月 30 日,俄罗斯和印度达成了购买 40 架 Su-30MK 双座型多功能战斗机的合同,这批战斗机被命名为SU-30MKI,Su-30MKI 是 Su-30K 系列的最新改型,它具备更强的战斗性能和机动性能。这笔价值 18 亿美元的合同(平均每架Su-30 价值 4,000 万——4,500 万美元)采用了分批交付逐级升级的方式。首批交付的 8 架 Su-30 的性能等同于Su-30K,不过接下来交付的 Su-30 在性能上有所改进,并安装了 AL-3IFP 矢量推力发动机。印度购买的 Su-30 最终都要升级到Su-30MK 的水平。
  
  
  
  印度的 Su-30K
  
  在俄罗斯的授权下,印度斯坦航空工业公司将生产 100 架左右的 Su-30MK。1998 年印度增购了 10 架 Su-30MK。
  
  1997 年春天,首批 8 架 Su-30K 运抵印度。1997 年 7 月 11 日,在印度普尼基地举行了 Su-30K 成军仪式。这8 架 Su-30K 将到普尼基地的第 24“猎鹰”战斗机中队服役。1999 年,印度接受了另外 10 架 Su-30K。更多的Su-30(Su-30MK 型)在 2000 年——2001 年交付。这笔交易结束后,印度空军将拥有 50 架 Su-30 战斗机。
  
  
  
  由于交机的延误,印度的 Su-30MKI 今年才成军
  
  埃塞俄比亚
  
  1998 年俄罗斯空军和国土防空军合并为俄罗斯联邦空军。此次军事改革精简掉了一批原在俄罗斯空军和国土防空军服役的Su-27。俄罗斯联邦空军认为如果这批 Su-27能出口到国外的话,不仅能增加俄罗斯联邦空军的经费,而且也有利于俄空军添置更新型、战斗力更强的 Su-27 改型。
  
  埃塞俄比亚是第一个获得这种 Su-27 的国家。1998 年末,埃塞俄比亚购得了原在俄罗斯空军服役的吕 8 Su-27(6 架单座型,2架双座型)。据报道,这笔合同价值 1.2 亿美元。俄罗斯对这 8 架退役了的 Su-27 进行了升级,以达到 Su-27SK 和Su-27UBK 的水准。1998 年 11 月,第一架 Su-27 交付埃塞俄比亚。
  
  
  
  埃塞俄比亚的 Su-27
  
  埃塞俄比亚的 Su-27 已经过战火的洗礼,在埃塞俄比亚和厄立特里亚的边界冲突中出现了 Su-27 的踪影。据报道,埃塞俄比亚的 2 架Su-27SK 曾击落 2 架厄立特里亚的 MiG-29。另有消息显示,在 1999 年 1 月 6 日,一架埃塞俄比亚的 Su-27在首都亚的斯亚贝巴附近作表演时坠毁,驾驶该机的是一名俄罗斯飞行员,他在做”尾冲”动作时,飞机失去控制,飞行员弹射进生成功,而飞机却坠毁了,不过,俄罗斯已许诺向埃塞俄比亚提供一架 Su-27SK。由于 Su-27的性能优异,埃塞俄比亚有意再订购 6 架Su-27SK。
  
  
 楼主| 发表于 2009-1-27 17:15:30 | 显示全部楼层
武备:

  机炮

  GSh-30-1 型 30 毫米机炮

  GSh-30-1 型 30 毫米机炮是 SU-27系列的唯一固定武器,它是一种超轻量型单管转膛式机炮,根据俄罗斯所公布的资料,其全备重量只有 43.5公斤,为现有同口径机炮中重量最轻的系统。该机炮使用激光测距瞄准系统,据说精确度极佳,但大量采用轻量材料的结果使其使用寿命减低,未经证实的资料指出标准寿命大约 2,000 发左右,火炮的最高射速 1,600发/分。在 SU-27 系列的各型战机中,该机炮的弹舱内装有 150 发备用炮弹。

  

  空对空导弹

  R-60(AA-8

  
  R-60 是锦旗设计局于 1960 年代末期至 1970 年代初期发展的红外线制导短距空对空导弹,系K-13(AA-2) 系列导弹的后继型,就发展历史上属于第三代苏制空对空导弹。R-60 的重量和尺寸都只有 K-13 的70%,为一种袖珍型格斗导弹,因此可由 APU-6011M 型双重挂架挂载。

  R-60 的气动布局特殊,寻的头后方装有 4 片长方形固定稳定翼,与梯形尾翼共同确保导弹的飞行稳定性,弹体前段还装有 4片三角形弹翼,用来控制导弹的飞行方向。控制翼后方的弹体装有 2 组主动无线电近炸引信天线,弹体中段还装有一具功能不明的条板。R-60装有一个重量 6 公斤的高爆破片弹头,据说内含约 0.6 公斤的铀材,它的弹头重量仅有 K-13 导弹弹头的 53%、美制响尾蛇导弹弹头的67% 以下,由于弹头过轻影响了此种导弹的效能,R-60 在实战中甚至发现无法有效击落敌机的情形。

  初期的 R-60 仅具备尾追攻击能力,苏联于 1970 年代末期推出 R-60M改进型,配备有光电引信和改进型寻的头,具备准全向位攻击能力,其前半球的最大射程增至 5 公里。该系列导弹后来再改进出最新的R-60MK,据说能与 MiG-29 或 SU-27 战斗机的头盔瞄准具运动追踪、锁定目标,其有效射程在 0.4 至 5 公里之间,仅 0.4公里的最短有效射程使它在近距离空战中享有战术优势。R-60 在 SU-27 所配备的武器系统中算是较旧型的一种,SU-27 最多仅挂载 6 枚R-60 执行任务。

  R-60的重要诸元如下:全长 2.08 米;弹径 0.13 米;翼展 0.13 米;发射重量 65 公斤;弹头重量 6 公斤;有效射程 3 至 5 公里(R-60M)

  

  

  R-27(AA-10

  R-27 是锦旗设计局于 1970 年代中期主导发展的中远距空对空导弹,用来取代老旧的 K-13 和 R-23 系列导弹,以配备在MiG-29、SU-27 等战斗机上。与先前的苏制导弹相同,R-27 有雷达制导型和红外线制导型两大系统,自 1982 年服役以来至少已推出7 种型号,分别是:

  *R-27T :中距惯性指挥修正暨红外线制导型,最大射程约 40 公里。

  *R-27PS :供 MiG-27D/K 攻击机使用的特种短距红外线制导型,最大射程不详。

  *R-27R:中距惯性指挥修正暨半主动雷达制导型,最大射程约 50 公里。

  *R-27ET: R-27T 的增程型, 最大射程增为 70 公里。

  *R-27ER: R-27R 的增程型, 最大射程增为 75 公里。

  *R-27AE:远距惯性指挥修正暨主动雷达制导型,最大射程约 80 公里,具有较佳的低空目标攻击能力和抗电子干扰能力。

  *R-27EM:远距惯性指挥修正暨半主动雷达制导型,最大射程约 110 公里,提高对低空目标的攻击能力。]

  俄罗斯曾宣称还有型号 R-27EE 的最新型导弹在发展中,它是一种专门对付空中预警管制机的反辐射空对空导弹,据说有效射程高达 100公里以上。由于 R-77 系列也在发展相同用途的系统,缺乏经费的俄罗斯极可能会停止 R-27EE 的发展,有待进一步观察。

  R-27 的外形极具特色,弹体中段的 4 片大型倒梯形弹翼构成主要的控制面,褡配寻的头段的 4 片梯形稳定翼和弹体未段的 4片固定式双三角尾翼。虽然基本气动布局相同,但 R-27 的增程型为延伸射程,后段弹体换装了直径和长度略增的固体火箭发动机,使导弹全长至少增加了0.7 米。各型 R-27 均装有一个重量 39 公斤的延伸杆状弹头和主动无线电近发引信,其中 R-27EM为了提高对低空目标的猎杀能力,引信位置改在控制翼的后方。

  R-27 的寻的头有半主动雷达型、主动雷达制导型和红外线型两种,其中 R-27R/RE 使用 9B-1101K型半主动雷达寻的头,它是一种 J 频段的单脉波系统,能在 30公 里范围内锁定雷达反射截面(RCS)约 5 平方米的目标;R-27AE 使用98-1103M 型主动雷达寻的头,它整合有一个重量约 1 公斤具备 32kbyte 随机存储器和 32kbyte只读记忆体的可编程计算机,该寻的头能在 16 至 20 公里范围内锁定 RCS 约 5 平方米的目标;R-27T 使用 36T型红外线寻的头,它能迎头搜索目标,由于装有高性能追踪系统,使导弹能紧跟着高机动目标,并具备不错的抗杂波和抗干扰能力。R-27ET 是R-27T 的增程改进型,配备有大幅改进的 T36 型寻的头。

  无论配备那种寻的头,R-27发射后初期以惯性飞向目标,中段制导则以资料链对弹道进行修正,未段制导由导弹寻的头进行控制,能有效攻击飞行高度在 20 米至 27公里高度的目标。R-27 的基本型可从 7,000 米至海平面高度发射,增程型的最大发射高度增至 9,000米,其最大射程因发射空域而有所不同,对低空目标的最大有效射程约 20 公里,对付中、高空目标则增为 40 公里以上,R-27EM的最大射程更高达 110 公里。

  R-27 是 SU-27 系列战斗机的标准空对空武器,SU-27 通常挂载 6 枚 R-27 执行任务,包括主翼最内侧挂架的 2 枚红外线制导型、进气道下挂架的 2 枚雷达制导型、机身中线纵列挂架的 2 枚雷达制导型。

  R-27T 的重要诸元如下:全长 3.07 米;弹径 0.23 米;翼展 0.77 米;发射重量 254 公斤;弹头重量 39 公斤;有效射程约 40 公里。

  R-27R 的重要诸元如下:全长 4.00 米;弹径 0.23 米;翼展 0.77 米;发射重量 253 公斤;弹头重量 39 公斤;有效射程约 50 公里。

  R-27ET 的重要诸元如下:全长 4.50 米;弹径 0.26 米;翼展 0.80 米;发射重量 343 公斤;弹头头重量 39 公斤;有效射程约 70 公里,

  R-27ER 的重要诸元如下:全长 4.70 米:弹径 0.26 米;翼展 0.80 米;发射重量 350 公斤;弹头重量 39 公斤;有效射程约 75 公里。

  R-27AE 的重要诸元如下:全长 4.78 米;弹径 0.26 米;翼展 0.80 米;发射重量 350 公斤;弹头重量 39 公斤;有效射程约 75 公里。

  R-27EM 的重要诸元如下:全长 4.73 米;弹径 0.26 米;翼展 0.80 米;发射重量 350 公斤;弹头重量 39 公斤;有效射程约 110 公里。

  

  

    R-73 (AA-11)

  R-73 是锦旗设计局在 1970 年代末期发展的第四代苏制格斗导弹,由于与 R-60 系出同门,因此两型导弹具有若干相同的特徵。除了取代R-13M 导弹外,R-73 还可填补 R-60 与 R-27 系列导弹的性能间隙,因此在 SU-27、MiG-29等新型俄制战机上,常可发现 R-60、R-27、R-73 导弹混合挂载。

  

  

  空对海/地导弹

  SU-27 系列中的 SU-30MK、SU-32FN/34 和 SU-35/37具备强大对地/海攻击能力,可挂载各种战术空对地导弹、反舰导弹和炸弹与火箭。西方对于俄制空对地导弹通常赋予 M 的英文代号,相对于俄文是X,但自 1993 年起俄国人在国际场合以波兰字母 H 取代,因此就以 Kh-29 为例子,亦可见 X-29 或 H-29的型号。即便如此,北约仍以 AS 作为识别代号,Kh-29 便被称为 AS-14。在航空炸弹方面,制导炸弹以俄文“可修正式机载炸弹”字首缩写KAB 作代号,普通炸弹则以 FAB 作为代号,再附加重量等级与用途代号,举 KAB-500L 激光制导炸弹为例,其中 500代表公斤重量,后方的字母 L 代表激光制导特种用途。

  Kh-23、23M、24、66(AS-7)

  Kh-23 是星辰设计局(ZvezdaOKB)在 1965 年所研制的短距遥控制导空对地导弹,属于较早期的俄制战术空对地武器。Kh-23的气动布局和若干部件与 K-5 空对空导弹相同,所使用的火箭发动机更是为 K-8V 空对空导弹所研制,于 1968 年服役的 Kh-66是此系列的第一种服役型,自 1973 年起陆续推出 Kh-23、Kh-23M 和 Kh-24 反辐射型,但对于 SU-27来说它们已经算是较老旧的武器。

  Kh-23 的外形与美制小牛式导弹非常相似,后者在越战期间大量使用,Kh-23 的设计显然深受它的影响。Kh-23 的全长 3.53米、弹径 275 毫米、翼展 0.79 米,它的弹头装有 4 片小型三角形控制翼,弹尾装有 4片三角稳定翼,稳定翼的末端装有控制面,可控制导弹的俯仰运动。Kh-23配备一具固体火箭发动机,发动机喷管位在稳定翼之间的弹体两侧,内含可动式控制阀,是非常特殊的设计。

  Kh-23 的发射重量为 287 公斤,配备重量 110公斤的高爆成形装药弹头和撞击引信。导弹采用线传无线电遥控制导系统,导弹发射后飞行员用操纵杆修正弹道攻击目标,它的最大射程只有 5公里左右,由于飞行员须一直控制导弹直到命中目标,使得发射母机极易遭受敌方防空武器的反击。因此,Kh-23并不算是理想的距外攻击武器,基本上应不算是 SU-27 的标准机载武器。

  

  

  Kh-23

  Kh-25MR/ML(AS-10)

  Kh-25 是星辰设计局在 1960 年代末期/ 1970 年代初期研制的武器,于 1974年开始服役,可视为第二代俄制战术空对地导弹。Kh-25 的外形与 Kh-23 非常相似,因此被外界视之为后者的改进型,族系中有 Kh-25MR无线电遥控型和 Kh-25ML 激光制导型两种,另外还衍生出 Kh-25MP 反辐射型,但西方将它另外归类于 AS-12 系列。

  尽管 Kh-25 的气动布局与 Kh-23 相似,但细部结构仍有相当改变,导弹全长 4.04 米,弹径 275 毫米、翼展 0.73米,弹翼的配置与 Kh-23 类似,但位置略作改变,配备相似的固体火箭续航发动机。最初服役的 Kh-25配备半主动激光制导系统,导弹发射后利用机载的 Prozhektor-1 激光吊舱标定目标;Kh-25M是具备模块设计的改进型,依寻的头的不同有 MR 无线电遥控型、ML 激光制导型和 MP 反辐射型等3种。Kh-25 的发射重量约 300公斤,配备 90 公斤的高爆弹头和无线电引信。导弹的射程因制导系统而不同,最短射程俱为 2 公里,MR 型和 ML 型的最大射程分别为 10和 20 公里。Kh-25 虽然主要供 MiG-27、Su-17、Su-24 和 Su-25 等攻击机使用,但 MiG-29 和 SU-27系列战斗机也能挂载以执行对地攻击任务。

  

  

  Kh-25MR

  

  Kh-25ML

  Kh-25MP、27PS(AS-12)

  这两型导弹是星辰设计局由现有的系统改进发展而成,主要是作为 Kh-28导弹的后继系统,由于它的重量较轻,使得搭载母机能从低空发射,搭载母机因而可获得较佳的作战存活性。Kh-25MP属于俄制第一代战术反辐射导弹,其技术层次约略与美制百舌鸟(Shrike)导弹类似,性能已不敷现代作战所需。

  Kh-25MP 是 Kh-25M 的模块衍生型,除寻的头段以外的各部完全相同,其弹头锥罩的构形独特,外形与 AA-5雷达制导空对空导弹相似。Kh-25MP配备惯性暨被动雷达制导系统,它具备低空发射能力,导弹发射后会爬升进入目标雷达的主波段,然后有效摧毁敌方雷达。Kh-25MP在高空发射的最大射程可达 40 公里,在低空发射的最大射程为 25 公里,导弹的最短有效射程约 2.5 公里。

  Kh-27PS 则是是 Kh-25MP 的增程改进型,最大射程增加到 60 公里。此外,由 Kh-25MP 还一并发展出 Kh-25MT 电视制导型和 Kh-25MD 红外线制导型,使 Kh-25M 系列获得进一步发展。

  

  

  Kh-25MP

  Kh-28(AS-9)

  Kh-28 是彩虹设计局(RadugaOKB)在 60 年代末期所发展的中程反辐射导弹,于 1971 年开始服役,当时主要是配备在Yak-28 远距拦截机上。Kh-28 的尺寸巨大,功能与体积更大的 AS-4 和 AS-6反辐射导弹相同,在远距离攻击陆基与舰载雷达,它甚至可利用空对地导弹的射控雷达锁定目标。

  Kh-28 的全长为 6 米、弹径 430 毫米、翼展 1.4 米,尺寸约略与一架小飞机相同。Kh-28 的外形与Tu-95、Tu-22、Tu-22M 轰炸机挂载的 AS-4 导弹相似,可视后者的缩小版,其弹体中段两侧装有一对三角翼,搭配弹尾的 2片水平尾翼和 2 片垂直尾翼,下方的垂尾在地面可予以收拆,配备一具液体火箭发动机。

  Kh-28 的发射重量为 715 公斤,配备重量约 150 公斤的高爆弹头。导弹配备有 4 种可换式被动雷达攻击模式亦与 AS-4、AS-6 相同,导弹在高空发射与巡航,在终端制导阶段以陡峭的俯冲弹道攻击敌方雷达目标,导弹的最大射程可达 90 公里。

  

  

  Kh-29(AS-14

  Kh-29 是锦旗设计局在 1970 年代发展的激光与电视制导空对地导弹,大约于 1980年代开始服役,属于第三代俄制战术导弹,是一种与美制小牛导弹同级的武器系统。Kh-29 目前至少有 3 型问世,分别是电视制导的Kh-29T、半主动激光制导的 Kh-29L、红外线制导的 Kh-29D、反辐射型的 Kh-29MP,可配备在多型俄制战机甚至是伊拉克空军的法制幻影F1 战斗机上。

  Kh-29 系列全长约 3.9 米、弹径 400 毫米、翼展 1.1 米,各型导弹可换装特定的寻的头,其余部件完全相同,其中 Kh-29L的重量 660 公斤、Kh-29T 的重量 680 公斤,配备有重量约 320 公斤的通用型弹头。Kh-29T 和 Kh-29L属于较老旧的发射前锁定(LOBL)式制导导弹,必须在目标进入机载吊舱的目视范围才能发动攻击, 最大有效射程在 10 至 12公里之间。Kh-29MP 似乎沿用了 Kh-25MP 反辐射导弹的被动雷达寻的头,虽然射程和弹头威力优于Kh-25MP,但寻的头技术仅介于第一、第二代系统之间。Kh-29D 可能是 Kh-29T的改进型,换装具全天候和射后不管能力的红外成像寻的头,发射时不需要母机以机载吊舱或资料链进行全程导控。

  
 楼主| 发表于 2009-1-27 17:16:06 | 显示全部楼层
机载武器:
  
  Kh-31(AS-17)
  
  Kh-31 系列是 1990年 代问世的最新火箭/冲压发动机战术导弹,于 1991 年的迪拜航空展首度出现。目前确定有 Kh-31A反舰型和 Kh-31P 反辐射型两种问世,另外还有 Kh-31U 增程型和 Kh-31H改进型两种反辐射导弹在发展,为了对付空中早期预警机还研发新的空对空衍生型,由于该系列导弹的最高速度高达 3 马赫以上,因此颇受西方国家关注。
  
  Kh-31 是星辰设计局所研制,它对苏联的战术空对地导弹发展来说是新的尝试,尤其是导弹所使用的火箭/冲压发动机系统,是继 SA-6防空导弹后第二种采用这类动力系统的俄制导弹。Kh-31 的弹体后段装有 4 具环绕弹体的火箭/冲压发动机,占导弹全长的 2/3左右,每具发动机的后段装有梯形稳定翼和方形控制翼,每具控制翼的顶端装有一条特殊的皮托管。导弹发射时先启动固体火箭助推器,当速度到达 1.8马赫时再点燃冲压发动机,并加速至 3 马赫巡航速度。
  
  Kh-31A 和 Kh-31P 目前均有两种长度不同的衍生型,Mod.1 和 Mod.2 型的全长分别为 4.7 和 5.23 米,弹径360 毫米、翼展 1.15 米,发射重量约 600 公斤,配备 90 公斤重的高爆破片弹头。Kh-31A配备有主动雷达制导寻的头,导弹发射后先以惯性制导,在进入终端制导阶段后开启主动雷达寻的头;Kh-31P则配备被动雷达制导系统,推测整合有惯性辅助系统,弹载计算机可记忆敌方雷达座标,即便目标雷达紧急关机也能准确命中。Kh-31A 和 Kh-31P的制导系统均具备强大的抗干扰能力,可以在复杂的电子战环境下作战。
  
  
  
  Kh-31P
  
  Kh-31A 的最短射程为 5 公里,Mod.1 型和 Mod.2 型的最大射程分别为 50 和 70 公里;Kh-31P 的最短射程约10 公里,Mod.1 和 Mod.2 型的最大射程分别可达 60 和 200 公里。该系列导弹目前应开始投产服役,未来将是 SU-27 和MiG-29 等战斗机的重要空对地武器,在国际性航空展中常与这两种战斗机搭配展出,其中 Su-27 主要挂载在翼下挂架上。
  
  
  
  
  
  Kh-31A
  
  Kh-35(3K-60)
  
  Kh-35 是 1992 年莫斯科航空展首度出现的新型空射反舰导弹,它是一系列反舰导弹的一型,同系列导弹共有舰载型、岸防型和空射型 3种,其中舰射型被北约称为 X-N-25。 Kh-35 的外型与美制 AGM84鱼叉(Harpoon)反舰导弹相似,由星辰设计局负责导弹研制,其研发工作早在 1980 年代初期便展开。
  
  Kh-35 的外形与鱼叉导弹相似,两者的尺寸也在伯仲之间,它的全长 3.75 米、弹径 420 毫米、翼展 1.3 米,发射重量 480公斤,装有重量 145 公斤的高爆破片弹头和撞击延迟引信,低于鱼叉导弹的 220 公斤弹头重量。Kh-35 的弹体中段装有 4片可折叠式三角形弹翼,弹尾另外还装有 4片小型控制翼,由于导弹使用涡轮风扇发动机,自单翼前端的弹体下方设有发动机进气道,进气道并一直延伸到弹尾。导弹的有效射程在 5 至 130公里,发射高度在 200 至 5000 米之间,终端攻击的飞行高度在 5 至 10 米之间。
  
  Kh-35 装有 ARGS-35型主动雷达寻的头,寻的头装有扁平相位阵列天线,为一种具备适应操作模式的同调单脉波雷达系统,雷达有多个频段可供选择,使导弹能以饱和攻击模式对抗敌方的电子干扰。雷达天线的水平扫瞄范围为 +/-45 度、俯仰扫瞄范围为+10度/-20度,寻的头可在摄氏 +/-50 度、雨量密度4毫米/秒以下的环境下正常运作,即便是在 5 至 6 级的海况下也能精确发现目标。Kh-35发射后先以惯性系统制导,在终端制导阶段以主动雷达寻标器标定目标,据称具有相当不错的抗干扰能力。
  
  Kh-35 目前已进入俄罗斯海军航空兵服役,为 SU-27、SU-33 的标准机载武器之一,通常翼下挂架便可挂载此种反舰导弹。
  
  
  
  Kh-35
  
  
  
  弹翼展开状
  
  
  
  Kh-41(3M80)
  
  Kh-41 是着名的 SS-N-22 超音速反舰导弹的空射衍生型,为彩虹设计局在 1980 年代初期研发的系统,在 1992 年的莫斯科航空展首度出现,由于速度快、弹头威力强,是西方恐惧的空射反舰导弹。
  
  Kh-41 的尺寸和重量较 SS-N-22 更大,射程也获得相当提高,其外形像是 Kh-31 的放大型,弹体中后段装有 4具环绕的固体火箭发动机为其最大特色,火箭发动机上虽然也装有 2 组可折叠式弹翼,但弹翼的布置与 Kh-31 完全不同。Kh-41的动力系统也与 Kh-31 类似,配备有整体式火箭/冲压发动机,导弹的最高速度接近 3 马赫,发射初期以高空巡航飞行,最后 50公里掠海攻击目标,最大有效射程可达 250 公里;若以低空掠海攻击模式执行任务,巡航和终端飞行高度可分别降至 20 与 7米 ,最大射程降至150 公里左右。
  
  
  
  
  
  Kh-41 的全长 9.7 米、弹径 760 毫米、翼展 2.1 米,由于 Kh-41 的尺寸和重量较大,SU-27K 和 SU-32FN 机上只有中线挂架才能够挂载。
  
  
  
  
  
  SU-33 机腹挂载的 Kh-41
  
  Kh-58/58E/58U(AS-11)
  
  Kh-58 系列是彩虹设计局在 1970 年代初期发展的第三代俄制反辐射导弹,于 1980 年代开始大量服役,广泛配备在前苏联的前线战斗机/攻击机上,目前亦被列为 SU-27 系列战斗机的标准武器系统,为俄罗斯空军/海军航空兵的主要防空压制武器。
  
  Kh-58 是一种中距反辐射导弹,它的气动布局与法制飞鱼(Exocet)导弹相似,修长的弹体全长 5 米、弹径 380 毫米、翼展1.17 米,弹体中段装有 4 片梯形稳定翼,弹尾装有/型相同的 4 片小形控制翼。Kh-58 的发射重量约 650 公斤,配备 150公斤重的高爆破片弹头,搭配与彩虹设计局的空对空导弹惯用的主动无线电引信, 根据未经证实的消息指出,该导弹有核弹头可供选用。
  
  Kh-58 配备惯性暨被动雷达制导系统,利用在 1970年代所获得的技术,这套制导系统配备可换装不同的导向头,用来对付不同波段的雷达目标。Kh-58 系列已推出数种改进型,其中 Kh-58A是特别强化反舰能力的主动雷达制导型;Kh-58E 则是 1993 年出现的增程改进型,它的雷达寻的头可涵盖 5 组雷达波段,对目标周围 20米有效打击范围的命中率高达 80%;Kh-58U 则是另一种改进型,目前还不清楚它是否就是配备毫米波雷达寻的头最新改进型。
  
  Kh-58 配备固体火箭发动机,其最高速度高达 4 马赫。依不同的发射高度,导弹的有效射程在 10 至 150公里之间,其增程改进型据说更增至 180 公里,在低空发射时的最大射程约 70 公里,在高空发射则增至 150 公里。SU-24 和SU-25 战机均可挂载二枚 Kh-58 作战,SU-27 系列至少应能挂载3枚导弹执行作战任务。
  
  
  
   Kh-59(AS-l3
  
  Kh-59 是彩虹设计局所发展的中程电视制导空对地导弹,虽然在 1991 年的迪拜航空展才首度出现,但一般相信此型导弹早在 1970年代便开始发展,在 1980 年代初期进入苏联空军服役,它的运用概念与美制 AGM-84E SLAM 相似,在技术上可视为 Kh-25系列的增程改进型。
  
  Kh-59 的外形在俄制战术导弹中独树一格,修长的弹体全长 5.4 米、弹径 380 毫米、翼展 1.25 米,导弹上共装有 2组弹翼,其中在紧邻寻的头光罩处装有 4 片三角稳定翼,在接近弹尾处还装有 4 片较大型的三角控制翼。Kh-59的动力系统非常特殊,它的弹尾装有一个固体火箭助推器,漏斗状的助推器喷管成为外形的一大特征。导弹发射后先点燃助推器脱离发射轨,助推器段燃尽后脱离导弹并点燃固体火箭续航发动机,续航发动机的喷管在控制翼之间的弹体两侧,延续了自 Kh-23/Kh-66 和 Kh-25 以来惯用的设计特色。
  
  
  
  Kh-59
  
  Kh-59 的发射重量约 800 公斤,配备有重量 150 公斤的高爆弹头,从高空发射的最大有效射程可达 60 公里。Kh-59的电视制导寻的头看起来与 Kh-29T 所配备的非常相似,它的弹尾装有后向资料链接受天线,导弹发射后利用机载 APK-9型资料链吊舱由武器官以讯号直接导控导弹,当导弹进入终端制导阶段才由电视制导寻的器控制。这种导控模式的武器在西方须交由双座型战机执行任务,但彩虹设计局降低了操作 Kh-59 的工作负荷,使得单座型战机也能挂载此种空对地导弹作战。
  
  Kh-59M 是在 1992 年出现的改进型,北约组织赋予 AS-18 的编号,当时挂载在 SU-27 的主翼挂架上。Kh-59在外形上的最明显改变是后段弹体下方装有一具小型涡轮喷气发动机,移出喷气发动机后弹体所获得的空间被用来增加弹头装载重,使得弹头的重量剧增至320 公斤,足以贯穿坚固的目标。目前还不清楚 Kh-59M 是否已经开始服役,据说还有一种反舰衍生型正在护展中。
  
  
  
  Kh-59M
  
  
  
  Kh-59M
  
 楼主| 发表于 2009-1-27 17:16:38 | 显示全部楼层
新型反舰导弹
  
  阿尔发导弹曾被称为 2000 先进导弹,从国际武器展中所公布的武器型号说明,它是一种可由飞机(尤其是 SU-27系列)、地面载具、水面舰艇和潜艇发射的通用武器,能攻击地面与海面目标。俄罗斯迄今仍未公布阿尔发导弹的尺寸资料,但根据缩尺模型观之,它的体积与宝石导弹似乎在伯仲之间,所以由宝石导弹或许能推测阿尔发导弹的大致诸元,宝石导弹全长 8.9 米、发射重量约 3,900公斤;从阿尔法导弹的外形看,它配备一具冲压发动机,弹体后段腹部装有发动机进气道,两侧装有三角形弹翼,搭配三角对称配置的三角形控制翼。由已公布的资料显示,阿尔发导弹配备重量 300 公斤弹头,能在 10 至 20 米低空以 3.0 马赫极速攻击目标,最大射程约 300 公里。
  
  
  
  虽然宝石导弹的尺寸过大不适于飞机挂载,但据说重量 2,500 公斤的空射型正往发展中,未来将为 SU-27增添新利器。宝石导弹以冲压发动机推进,它采用特殊的弹首进气设计,与 MiG-21 战斗机类似。根据已公布的资料,宝石导弹的极速在 2.5 至3 马赫之间,最大射程在 120 至 300 公里之间,它配备有惯性暨主动雷达制导系统,导弹发射后先爬升至 15公里高度巡航,以惯性系统制导至预先设定的目标区后,在距目标 25 公里处开啓主动雷达寻的头,以 5 至 10 米的掠海高度攻击目标。
  
  
  
  Yakhont 特殊的弹首设计
  
  
  
  
  
  在挂载时,Yakhont 导弹头部安装导流罩
  
  APR-3E 反潜导弹
  
  它是在 1997 年的莫斯科航空展首度出现的空射反潜导弹,可适用在固定翼和旋翼式反潜飞机上,SU-32FN 未来可能挂载执行反潜任务。与较早期的 APR-2 相比,APR-3E 以涡轮水喷射发动机取代了固态火箭马达,使其速度和攻击深度均较旧系统提升。
  
  
  
  APR-3E 外形很像鱼雷
  
  APR-3E 的最大攻潜深度高达 800 米,较 APR-2 增加 200 米;它能在水下维持 120 公里/时的速度攻击目标;导弹配备敏感性较佳的声纳导向头。
  
  
  
  能在距离潜艇 2,000 米处捕捉目标,而 APR-2 则须在 1500 米范围才能侦测到目标;俄罗斯方面宣称,APR-3E 的命中率可达 80% 至 85%。
  
  制导炸弹
  
  KAB-500L
  
  鉴于美国在越战中运用电射制导炸弹颇为成功,位于莫斯科的 GNPP 局在 1972年研制同类的武器系统,由它的寻的头构形推测,其技术层次已超过美国在越战中使用的激光制导炸弹。KAB-500L是第一种俄制激光制导炸弹,整体外形与美制铺路(Pavewav)系统相似,其激光寻标套件能用来修改自由落体炸弹,但它无铺路的弹体前、后大型稳定控制翼,运动路径由尾翼的控制面控制。
  
  
  
  KAB-500L 于 1975 年服役,服役后陆续进行改进和衍生发展,为该炸弹换装包括破片弹和穿甲弹在内的高爆弹头,同时衍生出更大型的KAB-1500L 和换装光电寻的头的 KAB-500Kr。KAB-500L 是由 500公斤级的低阻炸弹修改而成,配备半主动激光寻的头和弹尾控制面板,它的精确重量是 534 公斤,全长 3.05 米、弹径 400 毫米、翼展0.67 米,配备 195 公斤弹头,有效杀伤积约有 1,500 平方米。
  
  
  
  KAB-500Kr
  
  KAB-500Kr 是 GNHP 局由 KAB-500L 进一步发展而来,于 1970 年代末期开始服役。KAB-500Kr 是以重量350 公斤的自由落体穿透炸弹为主体,换装与 Kh-59、Kh-29相似的电视制导寻的头,再综合弹尾控制而制成的精确制导武器。KAB-500Kr 的外形与 KAB-500L 差异颇大,较修长的弹体前段装有 4片小型稳定翼,4 片尾翼装有控制面可控制炸弹的运动方向,其电视寻的头装有大型光罩,是其外形的一大特色。KAB-500Kr 的全长 3.05米、弹径 350 毫米、翼展 0.85 米,全重 560 公斤,配备有 195公斤弹头。其电视寻的头在选定目标后可自动予以锁定,若攻击隐敝性目标,武器官只需在投弹前将参考点标定在机上的电视显示幕上即可;若搭载母机挂载有电视接收标定吊舱,炸弹也能以电视制导指挥模式攻击目标。KAB-500Kr 的投弹高度在 500 至 5,000 米之间,以 550 至 1,100公里/小时的速度水平或俯冲攻击目标,威力与 KAB-500L 大致相同。
  
  
  
  
  
  
  
  
  
  
  
  KAB-1500
  
  KAB-1500L 是 KAB-500L 大型化的武器系统,两者的关系就像 铺路1型 与铺路2型,它发展出两种衍生型:KAB-1500L-Pr 配备 1,100公斤的高爆混凝土穿甲弹头,专门用来攻击混凝土强化建筑物、机场跑道和桥梁,能贯穿地面 10 至 20 米或 2米厚强化混凝土;KAB-1500L-F 配备 1,180 公斤的高爆弹,用来攻击军事或工业面目标。
  
  
  
  
  
  这两型炸弹的外形完全相同,基本上算是 KAB-500L 的放大版,但弹尾的布局较为复杂。KAB-1500L 的全长 4.6 米、弹径580 毫米、翼展1.3米,其中 Pr 型的重量 1,560 公斤,F 型的重量 1,500 公斤。KAB-1500L 的投弹高度在1,000 至 5,000 米,落弹速度在 500 至 1,000 公里/时之间,该系列炸弹已在 1970 年代末期开始服役。
  
  
  
  KAB-1500L-F 与 KAB-1500L-Pr
  
  
  
  
  
  
  
  KAB-1500L-Pr(左)KAB-1500L-F(右)
  
  常规通用炸弹火箭
  
  俄制常规航空炸弹种类繁多,基本上可分为 FAB 高阻炸弹、FAB 低阻炸弹、OFAB 低阻高爆破片弹、ODAB 爆破弹、BetAB混凝土穿透弹、ZAB 与 ZAP 系列烧夷弹以及多种集束炸弹。供战术飞机使用的主要系统包括:FAB-250、500、1000型高阻炸弹;FAB-100、250、500、750、1000 型低阻炸弹;OFAB-100、250型低阻高爆破片弹;ODAB-500、1100型爆破弹;BetAB-250、500 型混凝土穿透弹;ZAB-100、250、350、500 型和 ZAP-100、400、500型燃烧弹;RBK-250、500 型和 KMGU 型集束炸弹,可装置大量反战车或人员杀伤次弹药。
  
  
  
  
  
  
  
  
  
  俄制空用无制导集束火箭主要有 5 种,依口径的不同分别是:S-5 型 55 毫米火箭、S-8 型 80 毫米火箭、S-13 型 122毫米火箭、S-24 型 240 毫米火箭和 S-25 型 340毫米火箭。这些火箭装置在不同集束量的发射舱中使用,为俄制战术飞机常用的对地支援性武器。次弹药撒布器是较特殊的武器系统,其中 PKPE-l型装有 29 枚 70 毫米火箭,可瞬间发射大量爆破弹或成型装药弹,UPAE-1500 型则是较少见的系统。此外,还有VAP-200、1000 型、LhAB-500 型、NOV-AB 型和 SOV-AB 型之类的化学武器可供使用。
  
  
 楼主| 发表于 2009-1-27 17:17:08 | 显示全部楼层
超机动战机SU37来历和超“机动性”

  80年代末,前苏联在国际军火市场上推出了一系列的新式战斗机。

  包括价廉物美的米格-29、性能优异的苏-27SMK、苏-35等机型。但在前苏联庞大的战斗机现代化目标中,它们还远不是终点。1996年,俄罗斯苏霍伊首次推出了其在研的最先进的战斗机之一——苏-37。在英国范罗堡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苏-37首次亮相,以其空前的机动性震惊了全球空军界。对战斗机来说,特别是对执行制空任务的空中优势战斗机来说,机动性是衡量其战术水平的最重要的一个指标。前苏联的米格-29和苏-27的“普加乔夫眼镜蛇”和“尾冲”机动动作已经令世人瞩目。其成功的设计和良好的飞行性能,使它们成为公认的第三代超音速战斗机的优秀代表。它们不仅能与美国的F-16和F-15相媲美,而且在很多方面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但总的来说,它们虽然采用了双发动机、腹部进气、边条翼和双垂尾的先进设计,但由于动力装置仍然是常规的推进式涡轮风扇发动机,不具有推力方向矢量能力,因此在机动性方面还没能有突破性进步。最近出现的苏-37战斗机,装有两台AL-37FU发动机,不仅推重比大,而且采用了最先进的推力矢量技术,战斗机的机动性有了本质性的变化。该飞机的总体能力被苏霍伊飞机设计局的总设计师称为“超机动性”。为了提高战斗机的机动性能,一些航空技术发达的国家早就开始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进行研究。70年代以来,美国先后研制过HiMAT高机动性研究机。AFTIF-16先进战斗机技术验证机和F-15S/MTD短距起落及改进的机动性先进技术验证机。日本也曾研制过T-2CCV随控布局技术研究机。除F-15S/MTD采用了二元推力矢量转向/反推力喷管技术外,其他飞机都只是通过放宽静稳定度及增加可操纵翼而来改善飞机的机动性。1986年,美国罗克韦尔和德国的航宇公司在美国HiMAT和德国TKF-90方案的基础上研制出了X-31A试验机。1995年该机在巴黎航展上作了精彩的飞行表演,其四组机动动作令观众大开眼界。但X-31A毕竟只是试验机,不具有任何作战能力,其技术离实战要求还有一定距离。而且其推力矢量还只是靠喷口处的三块可操纵的调节板实现的,这比真正的推力矢量型可转向喷口,无论在技术还是在推进效率上都存在相当差距。

  

  苏-37采用了先进的Al-37FU发动机,成功的解决了尾喷口密封问题,在技术上又比X-31A前进了一大步,已经接近实用标准。该机是在一架实战用的苏-27战斗机的基础上改装而来的,但由于采用了先进的推力矢量发动机,在总体性能上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经过长期的研究,又经历了前苏联解体的重大变迁,苏-37终于在1998年4月由目前唯一的一架苏-37战斗机完成了首次试飞,后几个月中,大约又进行了50次左右的飞行试验。并首次在9月2日的英国范罗堡国际航展上向全世界的航空界人士作了令人叹为观止的表演。预计由于俄罗斯军队的经济情况,该机很可能成为国际合作型的下一代战斗机。

  二、叹为观止的“超机动性”

  由于采用了推力矢量技术和大推重比的发动机,苏-37战斗机的机动性比其前辈有了突破性的进步。据介绍和国外刊物的报道,凡是观看过苏-37飞行表演的人,无不为它所表现出来的超级机动性能感到吃惊,许多空军的行家们也认为苏-37所表现出来的机动性能已经超越了他们的想象,完成了一些他们以前认为是根本不可能完成的战术机动动作和特技飞行动作。

  

  苏-37表演过的特技动作包括:在“普加乔夫眼镜蛇”机动动作后接着做一个360度滚转;尾冲;在垂直平面内作360度后向转向的圆形机动;低速360度转弯;高速高旋时以大攻角攻击目标;甚至可以在大迎角情况下以接近零速的状态飞行。除此外,还有其他尚末命名的机动动作。俄罗斯空军的司令员对其低速360度转弯很感兴趣,认为它赋予了战斗机进行近距离格斗的全新质量。

  通过初步的飞行试验,飞机的设计师们已经对这一新飞机、其动力装置和控制系统的良好品质和超常性能深信不疑。苏霍伊设计局的总设计师米哈依.西蒙罗夫相信,苏-37战斗机的“超机动性”将彻底改变未来的空战战术,因为它为飞行员想象出新的机动动作提供了充分的空间。俄罗斯著名试飞员阿纳托利·克沃丘尔则认为,象苏-37这样的飞机实际上是在开辟歼击航空兵作战的新时代。当然所有这些评论还有待于进一步的飞行试验和今后的实战所证实。

  三、非同一般的发动机

  

  苏-37战斗机之所以有这么好的机动性,主要是因为它装备了两台非同一般的发动机AL-37FU涡轮风扇发动机。这种发动机不仅推重比大,可以为战斗机提供强劲的飞行动力。而且更特别的是,它采用了先进的转向喷口设计,使得飞机具有了推力矢量控制能力,从而能够实现各种超常的高难度机动飞行。

  AL-37FU发动机是留里卡-土星联合股份有限公司研制的。1985年在总设计师维克多·切普金的领导下开始研制,1987年第一台试验型发动机问世。至今只制造了三台,其中两台就装在了苏-37战斗机上。还有—台则在发动机试车台上作强度试验。

  AL-37FU发动机是在AL-31F的基础上发展的。与原发动机相比,主要是增加了推力矢量控制系统及相关的控制设备。并在设计上采用了积木式的模块化设计。推力矢量控制系统被统一纳入了飞机的电传操纵系统中,专门控制尾喷口的转向和转角。其控制可以有两种方式:自动操纵方式和手动操纵方式。一般情况下使用自动操纵方式,尾喷口受电传操纵系统的控制;在特殊情况下,可以使用手动操纵方式,这时发动机的尾喷口完全由飞行员手动控制。

  

  AL-37FU发动机的设计模块包括:四级低压压气机、九级高压压气机,环形燃烧室,单级可冷却的高压和低压涡轮、采用主动叶尖间隙控制的空气热交换机(涡轮冷却系统)、加力燃烧室和可操纵喷口。通过采用模块化设计,使得地勤人员在维护动力装置时,能够迅速更换喷管、加力燃烧室,综合设备组件、低压涡轮、低压压气机和齿轮箱。并且还可以修理和更换低压压气机的第一级叶片和高压压气机的所有叶片。

  

  AL-37FU发动机的尾喷口目前还只能在纵向范围内运动,上下偏转角为十/-15度,转向速度可以到30度/秒。AL-37FU发动机的整机设计工作时间是1000小时,尾喷口在使用250小时后就必须更换。苏-37战斗机上的两台发部机的喷口既可以同步转向,也可以分别调整,以满足不同的需要。发动机成功的解决了可操纵尾喷口与加为燃烧室后端连接处的密封问题,并在设计时就考虑了减少喷口的红外辐射问题。经过进一步改进后的发动机,尾喷口将可以向任何方向偏转,而且尾喷口寿命也将延长到500小时。具有推力矢量能力的发动机必将成为下一代近距格斗战斗机的标准装备。

  四、先进的装备和乐观的市场前景

  在俄罗斯现在的经济条件情况下,苏-37一开始就瞄准了出口市场。从在只有三台发动机和一架试验机的情况下,就匆匆参加国际航展等情况来看,苏霍伊设计局的出口意图十分明了。苏霍伊设计局的一个主要目标就是要成为世界上三个最主要的战斗机出口公司之一,而苏-37就是他们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筹码。苏-37所装备的全天候数字式多功能机载雷达(即前视雷达)采用了相控阵技术,不仅具有空中监视能力,也具有地面监视能力,或两种模式同时使用。地面监视模式可以支持地形测绘、对地面移动目标的搜索和跟踪,以及地形回避等。值得一提的是,苏-37还在机尾装有后视雷达。前后视雷达的数据都可以显示在飞行座舱的4个大型彩色液晶显示屏幕(LCD)上。它们不仅屏幕大、功能多,而且有遮阳保护。4个显示器的分工是:驾驶和导航一个,战术情况一个,另外两个显示系统信息,包括作战模式和所有的作战飞行情况。各屏幕的功能可以随时转换。

  

  前视雷达可以同时跟踪20个空中目标,并引导导弹同时攻击其中的8个目标。相控阵雷达的探测距离为140到160公里、雷达反射截面积为3平方米。对地面目标的探测距离是130到170公里。前半球监视范围为左右十/-90度、上下十/-55度,后方的监视范围上下左右均为十/-60度,探测距离为30到50公里。苏-37战斗机还装有先进的光电探测系统,探测范围为左右十/-60度,上方为+60度,下方为-15度。该系统包括有红外测向仪、激光测距仪和头盔瞄准具。

  苏-37的电子战系统也比苏-27战斗机有了很大的改进。新的电子战设备包括有电子情报设备、箔条和曳光弹投放器、

  雷达警戒接收机和导弹攻击告警系统。苏-37战斗机共有12个外挂点,采用多用途挂架时可以增加到14个。可以携带多种空对空和空对地/面武器。在执行制空任务时,可以携带R-73E近距和R-27中距红外制导空空导弹,RVV-AE主动雷达制导导弹等。在执行对地或水面攻击任务时,可装备X-29、X-31和X-59等红外和雷达制导对地炸弹,以及KAB-500和KAB-1500高精度航空炸弹。新的双座对地攻击机也正在研制中,以进一步增强其对地攻击和空战能力。利用AL-37FU发动机和其他设备对现有的苏-27战斗机进行改进的方案也在研究中。可以预测,苏-37不仅有广泛的市场前景,还能对俄罗斯空军现有的苏-27进行现代化改装,以进一步提高作战能力。
 楼主| 发表于 2009-1-27 17:17:35 | 显示全部楼层
细品SU-33

  
  

  

  前置鸭翼

  

  

  两个进气道中挂载的ASM-MS反舰导弹

  

  

  ASM-MS导弹尾喷口

  

  

  ASM-MS[/color反舰导弹侧壁支撑装置

  

  

  尾喷管与着舰钩

  

  

  折叠的主翼

  

  

  红宝石反舰导弹

  

  

  AA-10白杨中距空空导弹(下)与AA-11射手近距空空导弹

  

  

  水平尾翼也折叠

  

  

  

  

  前起落架,双轮

  

  

  左侧主起落架,进气道下方有个锁定装置锁住支柱

  

  

  左侧主起落架
 楼主| 发表于 2009-1-27 17:18:05 | 显示全部楼层
浅谈“眼镜蛇”动作的进攻性

    自从1989苏27完成“布加乔夫-眼镜蛇”超机动飞行动作以来,人们一直在争论这种超机动飞行动作到底有没有实际使用价值。而苏37完成了新的“库尔彼特”斤斗(原地小斤斗)后,这种争论又进入到一个新高潮。

  战争的教训之一——机动性和飞行速度

  飞机机动性的好坏是以飞机在空战中所能获得的转弯角速度的大小和加速与减速的能力来评价的。至于飞机的操纵性好坏,则是以在各种飞行条件下,飞机能否快速进入所需姿态和获得必需的发动机推力的能力来评价的。

  历史资料表明,在大规模战争和军事冲突期间或战争结束后的一段时间里设计出来的战斗机,总是有最好的机动性和操纵性,这是因为在这些时候,飞行员对飞机操稳性能的要求最强烈,而飞机设计师们也最能听得进飞行员的意见。可是在和平时期,战争的经验却被搁置一边,人们的第一位目标又是去追求高的飞行速度和新颖的武器。F15和F16就是在这种思想下被改来改去,把它们本来的机动性改坏了。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战斗机的飞行速度都比较低,但它们都具有很高的转弯角速度,当时经常发生集团性空战。朝鲜战争期间,战斗机变得具有很快的飞行速度和很高的飞行高度,这是因为当时人们认为空战时间将会十分短暂,而枪炮仍是当时战斗机的唯一作战武器,为了能使自己的飞机进入对方飞机尾后,这要求要有很熟练的驾驶技巧。战争教训之二——导弹与机炮

  空空导弹出现后,空战特点发生了显著变化,战斗机具备了可从远距离摧毁对方目标的能力。越南战争期间,空空导弹还不具有机动能力,而战斗机的机动能力还十分有限。在实施攻击时,战斗机飞行员总是沿直线快速飞行,然后在目视距离以外发射导弹,飞行员总是避免转弯,因为一转弯就会掉速度,进而使机动性变坏。

  F4“鬼怪”式是越南战争期间美国的主力战斗机,但战争开始时它只带导弹,所以并不适用于近距空战。可是对方飞机却总与F4展开近距空战,最后迫使F4不得不装上机炮,并采取各种措施,以改善其机动性和操纵性。

  高机动导弹出现后再次使空战战术发生了实质性改变,因为采用这种高机动导弹后,攻击的飞机就没有必要一定要机动到对方飞机的后半球。可是使用无线电电子对抗手段后,这种雷达和红外线制导的导弹的效能大大降低。这样,机炮武器作为近距空战的紧迫性又提上了议事日程。在叙利亚和以色列的冲突中,在贝卡河谷双方各投入近150架第二代和第三代战斗机,这些飞机既装有远程和中程空空导弹,同时也装有机炮。

  现代战争中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如何把快速反应部队运送到冲突地区。在这个任务中,首先要消除飞行走廊和空降地区空域的潜在威胁,并为快速反应部队提供空中保护。这些任务都要靠既装有导弹(远、中、近程),又装有射击武器的战斗机来完成。这样,战斗机不但要深入对方防线纵深作战,而且还要进行近距机动空战。这就给飞机设计师们提出了一个难题,要求他们设计出的飞机在各种空战条件下都十分有效,而且飞机的航程,甚至超音速飞行航程都要很大。

  
近距空战关键之一---大迎角可操纵性

  在进行近距空战时,战斗机一般都保持大迎角飞行姿态,以便获得最高的作战效率。新一代战斗机的使用迎角范围较前一代战斗机扩大了1~2倍。因此,现在的问题是如何解决大迎角条件下飞机的操纵性,避免飞机进入失速和尾旋。

  为了保证能赢得近距空战,飞机的机动性和操纵性还应保证自己的机载武器较对方更快地瞄准目标。

  在采用了“发射后不管”的空空导弹后,上述快速瞄准能力的优越性依然存在,以便能为了在对方发射导弹之前就将其击毁。对于采用多次性进攻武器(导弹和枪炮)的战斗机来说,机头对瞄准的方法总是不变的,要求飞机在一定大角速度下,在最快的时间内完成机动动作。另外,飞机还应有良好的加速性能,这样,飞机可以迅速获得机动飞行所需的速度,或者在战斗中迅速脱离将遭到攻击的态势。

  解决这一问题的另一途径是提高导弹的机动能力,使它能杀伤大进入角范围内的目标。这样,解决机动性的问题似乎又从飞机转到导弹。但是,现有导弹对非零进入角范围目标的杀伤能力还是很有限的,在机动飞行中,这种杀伤范围还会进一步缩小。为了扩大导弹的杀伤大进入角范围的目标,导弹的成本会激剧增高。

  当代飞机在低速飞行中具有很大的转弯角速度和很小的转弯半径,已经缩短了击毁对方目标所需的时间,所以飞机的机动性和操纵性还是头等重要的,它击毁对方目标最灵活,花费最少且又最可靠,而导弹的机动性只能作为具有良好操纵性的高机动飞机的一种补充。

  
与其他性能的矛盾

    超音速战斗机的主要空战范围在马赫数0.4~1,高度在10000米以下。西方机动性最好的飞机F16只能在很窄的速度、高度范围内才能实现9g过载的稳定飞行,即0米高度时的马赫数0.76~0.97,而在1600米高度时马赫数只能达到0.9多一点,在其余速度和高度范围内,F16只能在非稳定飞行状态下实现9g的机动,即在机动过程中,飞机要丧失高度或减小速度,也就是说,飞机要丧失能量。现还处于设计中的降低机动飞行中的能量损失的方法,是把飞机的零升阻力和诱导阻力的增量降到最小,即尽量提高战斗机的升阻比。

  在俄罗斯战斗机中,“苏”式飞机具有最小的零升阻力,而在同样过载条件下稳定机动飞行中,又具有最大的升阻比。“苏”式飞行的稳定机动飞行能力大大超过了任何竞争对手。苏27、苏37和苏30MK可在更大的速度和高度范围内完成同样过载值的稳定机动飞行,并大大超过了F16。

  苏37(苏30MK)的超音速机动能力现在还没有任何飞机能与它相比,它所具有的优异的大迎角稳定特性和操纵特性,其他飞机也望尘莫及。它的阻力小,推重比大,保证它能快速加速,并迅速恢复能量。

  
超机动的空战优势

  西方的一些观察家,自1989年以来一再否定了“眼镜蛇”和“钟”型机动飞行动作的战术作用,认为这些动作在空战中无用,而且还说“只要需要,西方任何一种战斗机都可以完成这种飞行动作”。可是至今未见有真正完成这些机动的报道。

  在1996年,苏37飞机又飞出了一系列新的超机动动作。这些机动动作在近距空战中的作用,已从对空中目标进行瞄准试验的结果中得到了证实。为了实现对空中目标的瞄准,飞机不仅要有复杂的操纵系统,还要有可改变推力矢量的发动机,这是为了能在低速飞行中、在大迎角状态下获得足够的操纵力矩,因为在这种条件下,空气动力操纵面的效率几乎已降到零。新型超机动飞行动作之一是迅速改变飞行轨迹,而保持能量损失最小(即沿飞行轨迹的速度降为最小),而另一新型超机动飞行动作是,使飞机的纵轴最快地指向目标,并在足够长的时间内保持这一姿态,使导弹能够完成截获与发射,同样也使机炮能够完成瞄准与射击。

  一种超机动动作是以迅速获得并保持最大升力系数迎角的办法,来完成水平、垂直和倾斜平面内的加速转弯。现代布局飞机的最大升力系数迎角为35°~40°,但从稳定性和操纵性条件来考虑,现代批生产飞机的最大许用迎角仅为25°。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当迎角增大速率达到30°~40°/秒时,会产生动升力,其大小会相当于稳定升力值的15%~20%。目前出现的一系列超机动飞行动作,如“眼镜蛇”、“犭蒙”、“短钩拳”和“法轮”等,其实质都是靠能量(其迎角增大速率达到60°~70°/秒)使飞机绕横轴转向瞄准所需方向,并随后保持这一姿态。作这类机动动作时,飞机的飞行方向不变,但却进入了超大迎角(大于90°)状态。这时,飞机的速度虽有下降,不过却获得了抑制敌方使用杀伤性武器的可能性而得到了补偿。

  由留里卡--土星航空装备设计局总设计师切普金领导研制的发动机推力矢量偏转技术,能保证飞机在作完超机动动作后,回复到“正常”的亚临界迎角状态,并增大飞行速度,回到传统的驾驶方式。当然也可不回复到传统的迎角状态,而是在超机动动作下,对另一个目标进行武器攻击。飞机优异的稳定性和操纵性,使飞行员在作低空飞行时,在心理上也具有绝对优势。因为在这种条件下,对方飞机极有可能失速和丧失操纵能力而触地。对方战斗机飞行员由于缺乏信心,他就不可能全力去注意各种飞行状态限制,和充分发挥自己飞机的机动潜力。“苏”式飞机的飞行员则与此相反,他们完全可以无拘无束地展开战斗,这是因为具有超机动能力的飞机是不会失速的。

  在“人超机动飞机”环节中,飞行员是对过载最敏感的一环。为此,苏37飞机采取了一些适应大过载状态下的操纵条件,如飞行员座椅靠背角度可变、力油门杆,以及行程较短的侧置驾驶杆。

  自1989年苏27飞机在法国巴黎的布尔热机场作了精彩的表演后,研制战斗机的世界各领先公司就开始了提高它们飞机的机动性的工作。F16的设计师们尽管作了各种努力,但仍不能改进F16的气动力特性和操纵性。法国达索公司当时就宣称,它们已着手获得超机动能力的工作,将把“阵风”飞机的性能提高到苏27的水平,可是至今却未取得任何实质性效果。它到底能飞哪些机动动作,对此人们也不得而知。不过,当今能完全实现超机动飞行,并消除了各种驾驶限制的飞机,只有苏霍伊设计局设计的飞机。

  
潜力还没有完全开发  飞机的超机动动作,能使许多现有的导弹丧失攻击能力。如使飞机进入临界飞行状态,那怕只保持很短一段时间,这对空战来说都十分重要,如借助能量减速,使飞机的飞行速度降到零,并在这种状态下保持10秒钟,就可使多卜勒雷达跟踪失效。英国的“鹞”式垂直起落机就具有这种能力,因此在英国与阿根廷的冲突中,它在阿根廷飞机面前具有绝对优势,且未损失一架。战斗航空兵的首要任务是夺取空中优势,为此,必须摧毁对方的飞机,而空战则是实现这一任务的重要方法之一。

  在观看了1997年莫斯科航展上苏37飞机的表演后,有的飞行员说“苏37飞机,即使把发动机喷口固定,它也是当今世界最好的战斗机之一,现又加上推力矢量控制技术,它必将大大增强战斗航空兵完成作战使命的可能性,也加大了掌握非传统机动飞行动作的可能。关于这一点,当今的战斗机飞行员恐怕还难以认识到”。

  
 楼主| 发表于 2009-1-27 17:18:47 | 显示全部楼层
俄空军装备的SU27S:

  

  

  

  坐舱:

  

  

  

  进气道:

  

  格罗莫夫试飞院的 SU-27

  

  

  格罗莫夫试飞院虽然是研究机构,但是它旗下两架红白蓝相间的 SU-27 频频在世界各地航展露面,为 SU-27 的外销立功不小。

  

  

  注意格罗莫夫试飞院 SU-27 机鼻取消了红外/光电探测器,前向视界可能会改善一点。

  

  

  与 SU-30/35/37一样布置的伸缩受油杆,可能是由于受油杆的影响而无法安装第一代的红外/光电探测器。

  

  

  缩入机体内的受油杆,由于没有采用折叠式的设计,而是直进直出,空间利用率不高。

  

  

  座舱特写,如果您知道机身上标志的含义,请来信告诉我

  

  

  从这个角度看,SU-27 的机鼻下垂得很厉害。

  

  

  空速管特写。

  

  

  可以看到单轮前起落架,矩形进气口稍稍向外分。

  

  

  K-36 弹射座椅。

  

  

  K-36 弹射座椅。

  

  

  座舱前仪表面板和 HUD,总体感觉比较落后,注意座舱内涂色是浅绿色。

  

  

  前起落架是跪式设计,并有挡泥板。另外舱盖内侧贴满的花花绿绿的标志。

  

  

  SU-27 中段机身,以及主起落架。

  

  

  翼尖带的 AA-11 短距空空导弹,估计是模型。

  

  

  近距离拍摄的右侧进气道。

  

  

  垂尾特写。

  

  

  本来应该是蓝色的尾锥被熏黑了,尾喷管的烧蚀也很严重,看来这两架飞机的使用率很高。

  

  

  高耸的垂尾。

  

  

  从机尾望去,巨大的 SU-27 仍气势逼人。

  俄罗斯骑士的表演机

  

  

  Russian Knights 飞行表演队为什么要翻成“俄罗斯勇士”呢?我想“俄罗斯骑士”比较妥当,无论从字面还是传统上。

  

  

  俄罗斯骑士的 SU-27UB,俄罗斯是当今唯一使用重型战斗机进行表演的国家,雷鸟以前使用过 F-4,但 F-4 的机动性远远不如 SU-27 了。

  

  

  SU-27UB“高耸入云”的座舱盖。

  

  

  机鼻光电探测器特写。通过这张极大的照片可以看出:俄国人的工艺的确很差。

  

  

  正面特写。

  

  

  骑士降落后,减速伞还没


  

  

  

  

  

  

  

  

  格罗莫夫试飞院的SU-27夜间抵达

  起落架舱门内侧贴了许多纪念标签,看来到过世界许多地方表演。

  尾喷内视,加力燃烧室喷油盘清晰可见。

  

  

  

  

  

  

  

  

  俄罗斯骑士的表演机。

  编号502的SU-30MK

  型号

  

  

  

  

  

  

  

  

  SU-30MK的尾部

  这架SU-30MK使用了中国空军SU-27的涂装

  雨中的SU-30MK

  

  

  

  

  

  

  

  

  SU-30MK后机身特写

  看看进气道挡板写的是什么?MKK2!(第2架MKK原型机?)

  SU-30MK的垂尾

  

  

  

  

  

  

  编号501的SU-30MKK

  编号501的SU-30MKK

  编号502的SU-30MKK飞行中,应该就是航展这架。

  

  

  

  俄罗斯骑士的SU-27UB,涂装很酷,右边是此次俄罗斯骑士的飞行员。
 楼主| 发表于 2009-1-27 17:19:29 | 显示全部楼层
SU30原型机首飞大纲

  飞行条件

  飞行高度 H 为 1000-4000m;飞行时间 f 是 25min;气象条件是:晴天,飞行空域内无云;加油量为 5600kg;起落数量为 1 个。

  飞行任务

  在原型 苏-30 飞机上进行首飞。以发动机作战训练最大状态进行起飞和爬高到 H=4000m,爬高速度 P 表 =600km/h。在 H=1000-4000m 的高度范围内评定:

  (1)P 表 =400-800km/h 的飞行构形下以 1/4 杆行程进行阶跃和脉冲,评定飞机的纵向和侧向操稳特性。

  (2)把油门杆从慢车推到满加力状态,评定发动机的工作状态。

  (3)在着陆构形下以 w 表 =300-400km/h 进行平飞和以 vy=5-7m/s 进行下降,评定飞机的操稳特性。

  (4)在飞行和着陆构形下以非对称推力进行飞行,评定飞机的动态反应。

  (5)从 u 表 =400km/h 加速到 w 表 =800km/h(满加力状态),确定飞机的加速时间。

  (6)从 w 表 =800km/h 到 w 表 =800km/h(满加力状态),确定减速时间。

  (7)在 H=20m 时进行第一次进场复飞,第二次进行着陆。

  限制和安全措施按飞行员手册。

  实施方法和程序3.1滑行前的准备事项及检查

  座舱盖检查。根据信号盘上“关座舱盖”的灯光信号来检查座舱盖是否关好。滑行中得到允许后把座舱盖可拆起部分稍微打开 150-200mm(飞行中在“关上座舱盖"的信号灯亮时要把速度下降到 500km/h 以下并中断飞行任务)。

  

  Su-30MKK 前座舱

  氧气面罩及座舱压力的检查。戴好氧气面罩并同保护头盔相连,压力接头同余量头盔补偿器相连。根据 HK 水-III 氧气指示器来检查座舱里是否有余压,压力应不大于 0.06kgf/omo。

  得到允许滑行的命令后必须:(a)打开“机轮锁定"电门;(b)放襟翼;(c)进行机轮刹车和给出“收起刹车片"的命令;(d)得到“收起刹车片"的信号后松开刹车。

  开始滑行时应检查机轮刹车片的工作情况。

  滑行检查。滑行时应检查前轮转弯操纵机构的工作性能。在蹬脚蹬时飞机应向蹬脚蹬的方向偏转(不用刹车),在脚蹬位于中立位置时飞机应向前进行直线性运动。

  在滑行转弯时应注意航向表上所指示的航向是否准确,近距导航系统所指示的方位角或者无线电自动罗盘里所指示的无线电导航台相对方位角是否准确。

  滑行速度应保证飞机滑行时的安全,避免同障碍物相撞,滑行速度不超过 50km/h ,转弯速度不超过 20km/h,转弯半径不小于 15m。

  3.2发动机的起飞状态及起飞重量

  

  (l)发动机状态以及起飞重量

  以发动机作战训练最大状态、前缘襟翼、襟翼为放下状态进行起飞。为此建议在从 1 级和 2 级机场起飞,起飞重量 ≤23t 时,以发动机作战训练最大状态进行起飞;而起飞重量大于 23t 时则以发动机满加力状态起飞(作战状态或者作战训练状态)。

  为了节约发动机的寿命允许以满加力(作战训练状态)从 1 级和 2 级机场起飞,不取决于起飞重量;以满加力(作战训练)从 3级机场起飞时,最大起飞重量小于 23t;以作战训练满加力状态进行起飞时,滑跑长度比作战满加力状态起飞时的滑跑长度长80-150m(取决于起飞重量)。

  (2)起飞前航向的检查及修正

  

    把飞机滑过起飞线 5-10m后停住,柔和地加大机轮刹车程度直到完全刹车,接通起飞刹车装置。进行推拉杆直到限动,通过显示器检查平尾是否偏动。根据驾驶指令仪表检查倾斜和俯仰指示器是否正确,根据驾驶导航仪表检查起飞航向和方位角(无线电台导航方位角)指示是否正确。

  当跑道航向和驾驶导航仪表上的航向有偏差时,把航向仪表上的航向放到磁航向状态后,利用武器控制系统根据跑道中心线进行航向修正。如果不利用驾驶导航综合系统进行飞行,在没有设置机场跑道航向时,利用磁航向状态进行航向修正。

  如果利用驾驶导航综合系统进行飞行,在把机场跑道航向设置进去时,可以根据武器控制系统的信息进行航向修正。为此在把飞机滑到跑道上时要把武器控制系统的转换电门放到OnT(仪表上的位置)位置上,按照跑道中心线确定飞机轴线,按一下机载数字计算机控制台和近距导航系统上“机场”按钮以及“机场”号按钮(即按相应起飞机场号 1,2 或者 3),使+180。航向按钮处于符合起飞方向的位置。之后把光学瞄准具的符号(在平显上)放在跑道端头的位置上并按住“目视修正"按钮,此时在符号中心点出现一个十字交又线,它同跑道中心线相重合。之后松开“目视修正”按钮。

  修正结束后把 CyB(武器控制系统)转换电门放到初始位置。接通全压接收器备份空速管和攻角传感器空速管加热电门,此时信号盘上“攻角传感器加热"的信号就会熄灭。起飞滑跑时打开前轮转弯机构,以克服滑跑时发动机停车或者有侧风时出现的偏转力矩。

  3.3起飞

  得到了允许起飞的命令后,系好座椅带,柔和地把发动机转速增大到最大,松开刹车进行滑跑。在转速增大的过程中通过信号盘上的信号进行检查发动机是否正常,若有一个或者几个信号灭了必须收回油门杆并停止起飞。在飞机开始移动后打开加力(也即松开机轮刹车装置后打开加力)。

  注意:(l)如果在转速接近最大时飞机已开始移动(这可能在潮湿的跑道上发生),应迅速解除制动并滑跑。如果飞机偏离跑道时应中止起飞。(2)当发动机在最大工作状态下转速差大于 3% 或者燃气温度差大于 50L 时,应中止起飞。

  

  起飞滑跑前半段借助于前轮操纵装置来保持滑跑方向,必要时采用主刹车系统,而后半段则采用方向舵来保持滑跑方向。在侧风小于 15m/s 时襟副翼和方向舵的效率不错,能克服偏转力矩。

  在初始滑跑时应把操纵杆保持在中立位置,当速度达到 200-250km/h(取决于起飞重量),柔和拉杆使飞机开始抬前轮直到产生正常的起飞角度。之后予以保持直到飞机离地时刻。

  在正常起飞角度下,从前风挡两侧看天地线与风挡中心的位置进行起飞,此时驾驶指令仪表上的仰角大约为 10 度。抬前轮速度与起飞重量有关,前轮离地速度约为 230-280km/h。

  离地后保持起飞角度,在 H=10-15m 时把收放起落架的转换电门放到“收起”的位置。之后柔和地根据驾驶指令仪表产生 15 度 - 20 度的仰角,速度不能大于 500km/h,检查起落架是否收起和保护装置是否打开。收起落架后,脚蹬上载荷会增大。

  如果一个保护装置设位于打开锁定的位置,而速度又大于 450km/h,在通用信号盘上就会显示出“关掉进气道”和给出“关掉进气道,速度不大于 500”的信号。在这种情况下必须爬高到大于 200m 或者在短时间里(5o)把转速降低到 90%。

  如果保护装置没打开,不改变飞行状态,把“进气道网”的转换电门放在“打开”的位置上。如果保护装置没打开,在这种情况下应中断飞行任务并进行着陆。

  

  进气道网

  收襟翼的速度不大于 500km/h,在信号显示盘 Hn-52 上根据绿色信号显示来检查襟翼是否收起。

  收起落架时绿色信号会熄灭,信号盘中央红色信号亮,在起落架和襟翼收起后信号灭掉。收起落架时间为 7-8s。收起落架后,检查机翼前缘是否从放下状态过渡到随动状态。

  3.4 着陆

  进场前检查液压系统的压力是否为 260-300kgf/om’。

  在三转弯前的直线飞行,u 表不大于 500km/h 放起落架。此时在机翼前缘位置指示器上机翼前缘自动偏转大约 3/4 的刻度值(如果“机翼前缘”电门位于“自动”的位置)。

  此时会产生不大的俯冲力矩,这很容易通过驾驶杆来克服。

  根据指示器 HII-52 的绿色信号和信号盘上“起落架放下"的信号以及l号液压系统的压力是否恢复到 260-300kgf/cmo 来检查起落架是否放下。把起落架转换电门放到“放下”的位置来放起落架。

  以 u 表 =400km/h 的速度飞行,汇报起落架放下的情况并进行三转弯。四转弯前放襟翼。根据 HII-52 指示器的绿色信号来检查襟翼是否放下。

  如果在起落架处于收起的状态进行放襟翼,那么中央红色信号显示器就会闪烁,同时上面还显示出:“放下起落架,放下起落架,放下起落架!”

  

  四转弯的速度为 350 km/h,倾斜坡度不大于 45 度。经过远距导航台时 H=200m,w 表 =350-320km/h。以 u=5-3m/s 进行下降,过近距导航台时 H=60m,w 表 =310-330km/h。

  经过近距导航台后进行这样减小下滑速度,即使得在开始拉平时 w 表 =280=270km/h(同着陆重量有关)。

  如果在进场时转换到全压和静压备份空速管 IIB = 7 时,下滑速度(表速)保持在大于所指示速度的 30km/h。

  从 H=8-10m 开始拉平,拉杆率同飞机下降接地要相符合。拉平后在 H=1-2m 柔和地把油门杆收到慢车位置,继续拉杆(拉杆要同飞机的下降相符合),产生正常的着陆角度,大约为 10 度 - 12 度。为了产生正常的着陆角度,杆行程为 4-5om。

  注意:(l)在着陆过程中如果杆位移过于剧烈会使飞机产生俯仰方向的摆动。(2)着陆速度,襟翼和机翼前缘在放下状态时的滑跑长度以及前轮接地后刹车装置都跟飞机的着陆重量有关(按飞行员手册图 8 所示)。

  主轮接地后再使前轮接地,之后放下减速伞并全踩刹车脚蹬。放下减速伞后会产生俯冲力矩,须通过拉杆来克服。

  进场时若有侧风,必须克服侧风产生的偏流直到接地。在主轮接地时前轮不能下垂,柔和地蹬舵使飞机沿跑道中心线滑跑,向迎风方向压杆并保持坡度。修正飞机的坡度时脚蹬和杆行程为 1/3 和 1/2。

  前轮接地时脚蹬大约处于中立位置并开始减速。前轮接地后必要时放下减速伞。前轮接地后进行滑跑时飞机有向逆风方向偏转的趋势,须借助于前轮操纵机构进行克服,必要时采用主刹车系统克服。

  注意:(l)只能在主刹车系统出现故障时使用应急刹车系统,而且速度还不能大于 220km/h,全拉应急刹车手柄并保持这个状态直到飞机停住,此时在采用减速伞的情况下才能保证最小滑跑长度。(2)着陆时跑道上若有局部结冰的情况,在着陆滑跑结束时 u 表

  从跑道上滑出后断开“备份全压接 4 扩器空速管”和“攻角传感器主空速管”加温电门,收起襟翼和机翼前缘。

  滑行到停机坪,关掉驾驶导航综合系统,关车和打开座舱盖。

  3.5复飞

  在机轮接地前可以从任何高度进行复飞。保证进行复飞的高度为 15-20m。

  得到允许复飞的命令后把转速增加到最大,P 表 不能小于 270-280km/h。使飞机处于爬高状态,收起落架和襟翼。

  注意:发动机从慢车到非加力最大状态加速性能时间为 4-5o。

  起落航线飞行中,在起飞着陆构形下起落架在放下状态时的耗油为 65kg/min,起落架收起状态时的耗油为 45kg/min。限制和安全措施见飞行员手册。

  译自俄罗斯试飞员学校的《苏-30 飞机试飞员培训大纲》
 楼主| 发表于 2009-1-27 17:19:55 | 显示全部楼层

SU-27 特技表演

  

  1997 年 6 月 22日在斯洛伐克靠近奥地利边界城市布拉迪斯拉发举办的航空展上,俄空军“俄罗斯骑士”飞行表演队参加了飞行表演。经过几次低空通场准备着陆时,编队中15 号机的飞行员竟然忘了放下起落架!这架 SU-27以进气道下的挂架和腹鳍接地,在跑道上擦出火星、最终变成火焰和浓烟。飞行员急忙放下减速伞减速,即便如此 SU-27 在冲出跑道后才停了下来。

  幸运的是飞行员没有受伤,飞机也没有起火。他爬下飞机呆呆望着飞机的破损处半晌没动。

  令人遗憾的是俄罗斯的精英飞行员也会犯类似台军的低级错误。

  

  
 楼主| 发表于 2009-1-27 17:20:35 | 显示全部楼层
空中手术刀——SU-27在巴伦支海

  1987年9月13日,苏联西北部警戒雷达上出现了一架中型飞机的反射波。不久雷达兵向上级报告:一架不明国籍的中型飞机在沿海岸线约90公里的航线由西向东飞行。苏联空军立即派出了一架最新型歼击机苏-27进行拦截监视。当苏-27靠近那架飞机时,发现它是一架属于挪威空军美国制造的P-3B反潜巡逻机,该机也常常被用作侦察。苏-27急速向P-3B冲去。后者无奈,只得改变方向朝与苏联海岸线相反的北方飞去。苏-27见状也不追赶,调头返航。不料P-3B又恢复原航线,继续向东飞行,苏-27也立即返回,跟踪监视。又过了十几分钟,P-耷B一点也没有返航的意思。因为此时不在苏联领空内,苏-27无法发射武器攻击,驾驶员感到十分恼火便驾机从P-3B机下掠过,用其两个垂直尾翼中的一个,像手术刀那样将P-3B右翼外侧的发动机割开一个大口子,使该发动机立即停车,P-3B被迫返航,苏-27也没有再次采取行动。

  

  


  

  我们大家知道,飞行中的飞机,即使碰到一只小鸟,都有可能造成机毁人亡的事故,而苏联驾驶员竟然敢在空中使两个钢铁之躯相幢,这充分显示了驾驶员对苏-27优良性能的信任。事后有人认为,P-3B是故意引诱当时处在极端保密状态的苏-27出动,以获取该机的情报,但发生这样的结果是令P-3B驾驶员想不到的。

  
又重新启动的SU47计划:

  俄罗斯空军机关刊物《航空和宇宙航行》杂志社编辑出版的《Polygon》专题快报资料集,最近出版了专门介绍俄罗斯第五代战斗机—S-37 的专集,披露了该机的一些情况和数据,现根据该专集摘译整理如下。

  S-37 的诞生

  人们普遍认为,由苏霍伊飞机设计有限公司研制的很有前途的第五代战斗机—S-37 的开始试飞,应是俄罗斯航空工业 1997年的主要成就。尽管这种飞机的研制工作被严加保密,但近几年,西方的航空报刊对这种飞机仍然有不少猜测和披露。早在 1994~1995年间,西方多种航空期刊就报道了关于苏霍伊设计局在研制第五代战斗机的消息,并认为其研制工作始于 80 年代末期。当时,西方把这种飞机称为S-32,一直到 1997 年秋,苏霍伊设计局的出版物上将其称为 S-37 后为止。

  

  俄《空军通报》杂志在 1996 年 3~4 月号上报道了这次会议,并刊登了一张会议照片,注意箭头指处的黑色模型

  最初只知道这种飞机的布局非常特殊—采用了前掠式机翼,但设计局代表曾对此进行了否认。可是不久情况发生了变化,1996年春,俄空军召开了空军军事委员会会议,俄联邦空军和航空工业的有关领导参加了这次会议,俄《空军通报》杂志在 1996 年 3~4月号上报道了这次会议,并刊登了一张会议照片。这是一张普通照片,粗心的读者看不出这张照片有何特别,但有心人却能从中得到些有趣的东西。在这张照片中,在空军司令员彼德·杰伊涅金上将和苏局总设计师米哈伊尔·西莫诺夫与其他与会者们面前,放着两个飞机模型,其中一个不难看出是多用途战斗机—Su-27M(Su-35)的模型,而另一个模型涂成黑色,带有前掠翼、前置平尾、普通平尾、双立尾。毋庸置疑,这是新一代战斗机的模型。模型上涂的机号“32”也说明了这一点。英国《飞行》杂志的专家们根据这张照片,推测出一些很难辨别的细节,绘出这一新飞机的第一张示意图。于是在西方又掀起了新一轮对俄新战斗机性能水平和作战能力的分析报道热潮。

  

  英国《飞行》(Flight International)杂志的专家们根据这张照片,推测出一些很难辨别的细节,绘出这一新飞机的第一张示意图

  1997 年 3月,俄《新时代》周刊的记者们采取了一系列特殊的新闻调查,企图弄清楚这种飞机的一些细节。但苏霍伊设计局的代表们仍和以往一样,保持沉默,并声称不知道有这种前掠翼飞机,也有的说,也许有这种设计方案,但不知详情。现在可以相信,当时这种飞机已着手制造,或已到了制造的最后阶段。众所周知,1997年夏,这种飞机的原型机已运到了茹科夫斯基城试飞研究院的机场,并进行了数次滑行,并准备在’97莫斯科航空博览会上展出,但到了最后一刻,空军领导对公开展出下达了禁令。

  1997 年 9 月 25 日,试飞员 I.V.沃京采夫驾驶这一新飞机完成了首飞。试飞员对飞机 30分钟的飞行状况感觉良好。首飞时,Е.I.弗罗洛夫驾驶着 Su-30 双座多用途战斗机进行了伴飞。第二次试飞也是在 9 月完成的。同年 10 月8 日完成了第三次试飞,10 月 13 日又完成了第四次试飞。10 月 18日组织了向官方领导的汇报飞行表演,邀请了俄航空工业界和国防部的领导出席(但空军司令员未到现场),但未允许新闻界人士到场。不过,对这种飞机的继续保密已无多大意义。俄罗斯报刊对这种飞机试飞情况的报道是由《俄罗斯报》于首飞后的第二天,即 1997 年 9 月 27日发表的,但未说明飞机的代号是 S-37。10 月 8 日,塔斯社发出关于这种飞机的电传。10 月 23日,苏霍伊设计局终于开恩,让《独立报》和《商务报》刊登了 S-37 飞机的照片和部分特性数据。现在 S-37 的试飞还在进行中。

  S-37 的布局和设计特点

  

  S-37为串置式三翼机,机翼为前掠式,采用了融合体技术。由于采用了吸雷达波涂层和大量复合材料,以及使用弯曲的进气道、保形外挂架、前掠机翼等设计措施,飞机对雷达的反射面很小,约 0.5~3 平方米左右。不含空速管,飞机长 22.6米。机身头部为机载雷达舱,在带空速杆的卵圆形雷达罩内是雷达天线。后面是光学雷达、驾驶舱,驾驶舱下部为前起落架舱。驾驶舱采用 Su-27型座舱盖,由无格框的固定前部(气泡型)和可打开的舱盖构成。机身中段与延伸的机翼边条相融合,其内为燃油舱、设备舱和发动机进气道,其下是主起落架舱。机翼边条下为不可调节的侧向进气道,其形状为扇形。机身后段为两个极其相似的发动机短舱、机翼承力梁、立尾和平尾的承力件,机身最末端为两个设备整流罩。

  机翼翼根有向前延伸的边条,其上装有前平尾和前掠式机翼,机翼前缘后掠角为 -20° 。机翼结构上大量采用复合材料。外翼后缘有副翼和襟翼(襟副翼),前缘可下偏。梯形全动式平尾的前缘后掠角较 Su-27 的大,达到 75° 左右,平尾翼展 8 米。全动式前置平尾亦为梯形,其前缘后掠角约 50° ,翼展约 7.5 米。双立尾的形状与 Su-27 的相似,但向外的安装偏角不大,并具有方向舵。飞机全重 24 吨左右。

  飞机采用三点式可收放起落架。双轮式前起落架向前收入驾驶舱。前起落架舱门为单块式。单轮式主起落架装于机身上,收入时机轮转一角度向前收入发动机进气道之下。起落架主轮距 4 米,前后轮距 8 米。

  

  

  第一架原型机的动力装置为两台带加力燃烧室的 D-30F6 涡扇发动机,单台推力大于 15,200 千牛。按设计,飞机今后将装两台推力矢量喷管可偏转的新一代发动机。

  第一架原型机上尚未装火控系统,但可认为,在批生产飞机上将会装上 Su-35 和 Su-37 的通用火控系统,包括带缝隙天线或相控阵天线的机载雷达、光学雷达和头盔瞄准系统等。机载武器与改进型 Su-27所带的不会有太大差别,包括向前射击的 Gsh-301 30 毫米口径的航空机炮、各种型别的 R-27中距空空导弹、RVV-AE(发射后不管的空空导弹)和 R-73近距格斗空空导弹,以及多种引导和非引导式对地攻击武器。各种武器均挂在机身下的保形挂架上,必要时,也可挂于翼下。

  苏霍伊设计局坚持研制第五代战斗机

  尽管俄罗斯军费拮据,但近年来苏霍伊设计局仍坚持研制将在未来空战中取代 Su-27 的新一代战斗机—S-32(后改称 S-37)。

  S-32 的研制工作由设计局总设计师米哈伊尔·西莫诺夫亲自负责。1996 年,西莫诺夫专门拜会了俄罗斯空军司令员彼德·杰伊涅金上将,就研制几种新飞机的问题进行了商讨,其中也包括多用途战斗机 Su-27 的改进问题和 S-32 的研制问题。

  S-32 的研制工作始于80年代末,当时提出了“鸭翼”型和“串置三翼”型两种方案,而设计局当时也尚未决定按哪种方案继续研制下去。

  必须指出,当时俄空军无财力支持新机的研制计划。而且,与 S-32 类似的一个新机方案 — 由莫斯科米格航空生产联合体提出的“1.42 飞机”当时已实际上被冻结,对已制成的几架原型机也未再做任何工作。据官方消息,莫斯科米格航空生产联合体和空军认为,只要需要,“1.42 飞机”再过 6~8 周的时间就可开始试飞,但据莫斯科消息,按“1.42”的现实情况,它未必能装备部队,它至多能用作新一代设备、雷达和动力装置的飞行试验平台,而“1.42 飞机”上的某些新技术也许对发展更有前途的 MiG-29M 的改进型—MiG-35 有用。

  由此可见,对第五代战斗机的研制工作,不可能是由俄空军下达的指令性任务。更何况当时已决定把 Su-27IB 新型攻击机装备部队,而苏霍伊设计局也将继续改进第四代战斗机—Su-27M。

  S-37 的作战性能

  作为将装备部队的第五代战斗机,在研制工作一开始,就把优异的作战性能作为必保目标。

  

    苏霍伊飞机设计局总设计师西莫诺夫决定 S-37的两个研制方案均采用前掠翼,在这个问题上,他是经过深思熟虑的。这主要是与其他形状机翼相比,前掠翼具有许多突出的优点。前掠翼的许用迎角大,可增大飞机的转弯角速度;阻力小;不会出现翼尖气流分离现象,故可增大升力,从而显著提高飞机的升阻比;另外还可改善布局,减小迎面对雷达波的反射面积。美国在研制 F-16 的过程中,也曾研制了一架带前掠翼的原型机 SFW/F-16,在机翼后掠角为 -20°~-25°的条件下,按计算,飞机的转弯角速度可提高 14%,飞机的活动半径可增大 34%,起飞着陆距离可缩短35%~50%。但是,由于前掠翼存在一个致命的缺点—结构发散问题,在一般情况下,人们还不敢贸然采用这一诱人但又存在巨大风险的技术。

  在航空史上,只有三种前掠翼飞机完成了试飞,并取得了一定成就。第一种是纳粹德国的 Ju 287 四发轰炸机,于 1945 年 2月完成了首飞,在后来的试飞中速度达到 815 公里/小时,当时仅有的两架原型机均被苏军俘获;第二种是美国格鲁门公司研制的 X-29A前掠翼研究机,共制成两架,于 1984 年 12 月 14 日首飞。在 1984~1989 年间,两架研究机共试飞了数百小时,速度达到了M1.6,飞行高度 15,000 米,过载 6.4g。不过 X-29A只是一种研究机,机上没有武器装备,设计上也没有采用“隐身”技术;第三种就是俄罗斯的第五代战斗机—S-37“金雕”了。由于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前苏联俘获了德国的前掠翼轰炸机 Ju 287 和大量资料及有关专家,对前掠翼技术取得了一定的认识。进入 80年代以来,俄中央航空流体动力研究院的一些专家,又采用最新的科技成果,对前掠翼技术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并取得了突破,从而为从 80年代末着手研制的 S-37 采用前掠翼技术打下了基础。

  

  Ju 287

  按计划,S-37 将装两台由留里卡“土星”设计局研制的推力矢量可控制的 AL-47F 带加力的涡扇发动机,推力为 20吨级,保证飞机具有良好的加速性能、操纵性能和不加力的超音速巡航能力。S-37在设计上十分重视“隐身”能力,在飞机外形设计上大量采用包容、蔽挡、散射和冷却技术。如对雷达波反射信号强的进气道、发动机压气机和外挂武器,全采用了包容、蔽挡;对辐射红外信号强的发动机尾喷口等,则除用飞机结构对其蔽挡外,还用冷气流进行冷却并把尾气流吹散。再加上大量采用复合材料和吸波材料,飞机的雷达反射信号和红外信号非常小,另外飞机上还装有各种主动和被动干扰技术和欺骗技术,因此,可以达到敌机无法发现的程度。

  

  

  俄国人对前掠翼的早期尝试:左图是 70 年代的 LL-3 飞机,右图是 MiG-23 前掠翼模型的风洞图

  S-37 具有良好的低空低速机动能力和超机动能力,由于机上将装自动化程度很高的操纵系统和火控系统,故飞机可完成 0速的机动动作,也可在保持航迹不变的情况下,完成 0 半径的转弯(定点转弯)和完成 0半径的筋斗(定点筋斗),因此在空战中机头可以随时指向敌机,并实施攻击。由于飞机的升阻比大,故飞机的作战半径和留空时间都较大,加上飞机能不加力超音速巡航,它可迅速到达作战空域。

  经费不足,但前景看好

  目前,S-37 仍在顺利地试飞中,然而也面临着经费拮据的巨大困难。但由于 S-37是俄当前仍继续研制的唯一一种第五代战斗机,得到了叶利钦总统的航空航天顾问叶弗格尼·沙波什尼科夫、国防部和军方的支持。而且,目前已有一些国家对这一新战斗机表示兴趣,俄罗斯也有意把这种飞机推向国际市场,所以 S-37 战斗机的前景看好。

  

  


  S-37 战斗机的前景看好
 楼主| 发表于 2009-1-27 17:21:45 | 显示全部楼层
空二师的SU27

  空二师使用了新的徽章,并且涂在了其装备的 Su-27垂尾上。这的确是一个令人欣喜的变化,在涂装千篇一律缺乏革新的中国空军战斗机中独树一帜,不过其图案明显模仿美国战术空军司令部的徽章,只是稍加改动。AFWing 希望早日出现有“中国特色”的徽章,给广大航空迷一个惊喜。

  

  

  空二师臂章

  

  空二师徽章

  

  美国战术空军司令部徽章

  

  

  

  

  

  

  

  

  空二师的 Su-27,注意垂尾上的徽章
SU27在中国————

  军购篇:中国龙的侧卫之翼

  
  

  上个世纪50年代,苏联向中国陆续提供了米格-15、米格-17、米格-19等当时最新式的战斗机,帮助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迅速成为一支现代化空军,还帮助中国打下了现代航空制造业的基础。但中苏关系紧张乃至两国交恶后,由于种种原因,中国航空工业的自我进步缓慢,导致到了80年代末,人民解放军空军使用的技术装备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大约落后25年左右,尽管在数量上算得上是全球第三大空中力量,但面对这种量多质低的局面,中国军方深感忧虑。

  海湾战争之后,台湾军方分别自美、法引进150架F-16MLU和60架幻影2000-5型战机,对中国统一形成威胁。而隔海相望的日本早在80年代就已拥有200多架F-15这样的高性能战机,并在F-16基础上自研F-2战机,对中国空军形成了严峻的挑战。

  苏-27部分

  
  

  80年代中期,中国政府为扭转空军装备长期积弱的局面,拨出巨额专款与西方国家合作改进现有武器装备,1989年6月以后,西方国家对华实施“制裁”,军事合作项目被迫终止。以中美合作改进歼-8Ⅱ战机的“和平典范”计划为例,历时4年半,耗资近2亿美元,最后无果而终,给中国方面造成了极大的损失。

  在这样的国际形势下,中国将目光转向昔日不共戴天的死对头——苏联,1989年5月,邓小平与戈尔巴乔夫举行20年来中苏首次高层首脑会晤,实现了中苏关系正常化。同年9月,苏军总参谋长沙波什尼科夫大将在《红星报》上发表署名文章,表示愿意向中国出售包括米格-29在内的先进军事装备。1990年4月中国总理李鹏访问苏联,双方正式签署合作纪要,为恢复两国之间的军事联系打开了合作之门。1990年5月中国自苏联米里设计局引进24架米-17军用直升机,作为双方合作的试金石,这也是对美国方面拒绝售华CH-47直升机的回应。

  1990年9月17日,一个高规格的中国军事代表团被带到莫斯科城外的库宾卡飞行基地。在那里,苏联飞行员尽力地向中国客人展示着米格-29飞机的优良性能。然而就在飞行表演进行到一半的时候,一架米格-29战机在表演低空飞行特技时突然坠毁,机毁人亡。苏联空军的一位飞行副师长立即奔向备用机升空继续表演,但航程短,性能较低的米格-29还是没有打动中国客人。

  从米格-15开始,亚音速的歼5(米格-17)到两倍音速的歼7(米格-21),中国空军所装备的几千多架战斗机一直都是米格系列。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米格飞机可算是中国空军的老伙伴。从当时苏方的安排来看,苏联人是非常希望中方能够选择米格-29作为其新一代主力战机的。因此甚至拒绝了中国人看一眼苏-27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中国方面更加深了对该机的兴趣。

  苏-27与米格-29同为前苏联第四代主力战机,其发展模式与美国空军的“高低搭配”政策极其相似。作为高档型的苏-27不但比同期发展的低档型米格-29更大、更重、总体战力更强,其技术层次及制造工艺亦远胜后者。

  苏霍

  伊设计局战后所设计的飞机主要分为两大体系,一种是供空军前线航空兵使用的对地攻击机,如苏-24、苏-25等,一类则是供国土防空军歼击航空兵使用的拦截战斗机,如苏-9、苏-15一类,这种机型向来只部署于苏联本土,连驻东欧的苏军部队都难得一见,更不要说出口外销。这充分显示出该机在前苏联防空体系中所占有的重要地位。

  对于中国为什么不采用相对“便宜”的米格-29,而选择“昂贵”的苏-27?中国选择苏-27作为其新一代主力战机目的,是出于高起点的选择,为加速本国航空工业的建设发展而寻求一条捷径。

  1990年11月,中苏双方达成关于购买24架苏-27战机,并继续引进24架苏-27意向的双边协议,苏-27的SK型单座机由阿穆尔河畔共青城飞机生产联合体(KnAAPO)生产,UBK型双座飞机由伊尔库茨克航空生产联合公司(IAPO)生产。这是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来金额最大的军火采购,作为苏-27首次对外出口,也是中国空军历史上第二次急速现代化的起点。中国内部将此项目称为“906工程”。

  协议签署后,苏联派出苏-27来到中国,于1991年2月在北京南苑机场进行了精彩展示,以其一流的外形设计及超机动性能,令中国空军将领叹为观止。这时,西方世界还被蒙在鼓里,仅仅以为这只不过是一场飞行交流活动罢了。

  1992年6月27日,首批12架苏-27战斗机,包括8架SK单座型和4架UBK双座教练型,由俄罗斯后贝加尔军区的吉达机场起飞,经蒙古领空,于当日上午10时15分安全飞抵中国安徽芜湖空军基地,列装空军第3师的第9团。这时,苏联已不复存在,由继承了苏联国际权利和义务的俄罗斯继续履行对华合约。

  1992年11月25日,剩余的12架SK单座型飞机由KnAAPO机场直抵芜湖空军基地。至此,苏-27正式加入了解放军空军装备序列,共计24架(20架苏-27SK、4架苏-27UBK)。此时距苏联正式装备苏-27也仅7年(1985年6月22日远东地区泽米吉空军基地正式装备首批20架苏27)。1990年便同意向中国出口当时最先进的苏-27,表明了苏联恢复对华关系的巨大诚意。

  这一消息一经披露后,立即在西方引起了巨大的反响,一时间“中国威胁论”弥漫在西方的各大主流媒体上,似乎中国人马上就要用这24架苏-27去征讨全世界了。这种神经质的反应简直不可思议,不过这一“中国威胁论”的后遗症迄今未消,西方世界仍在以不同方式压制俄罗斯,要求不再对中国出口先进武器。但俄罗斯政府顶住了这一要求,这一方面即是出于对华贸易所能获得的大量利益和硬通货,另一方面也是出于地缘政治平衡的战略考虑。

  率先拥有苏-27战机的空军第3师是中国空军的第一王牌部队——他们驾驶着米格战机在朝鲜战争中取得了中国空军各单位最多的战果,而前任中国司令员王海就出自这个师的第9团,他是一位空战英雄,该团有一个大队以他的名字命名。第9团的飞行员们驾驶着苏-27战机迅速形成战斗力,深得中央军委的表彰。1993年空军第3师罕见的以师建制荣立集体一等功。

  1994年,由于合同付款问题,俄罗斯与中国没有立刻签署后续协议。中国为第一批苏-27战斗机支付的货款有70%是用各种轻工业产品及食品以易货交易形式支付的,俄罗斯希望中国以后的订购都能使用国际通用的硬通货——美元支付。

  1995年5月,中国中央军委副主席刘华清访问俄罗斯,解决了这一问题,中国表示同意以美元支付第2批以及后续批次的苏-27,但要求俄罗斯把苏-27战斗机技术转让中国,由沈阳飞机制造公司自行制造,双方签订了补充协议。

  1996年4月,10架苏-27(4架苏27SK,6架苏27UBK)飞往广东遂溪空军基地,交付给中国空军的空军第2师第6团。1996年7月25日,再交付剩下的14架苏27SK。

  第二批24架(18架SK、6架UBK),苏-27交付后不久,1996年9月9日,9615号台风突然袭击了遂溪基地所在的雷州半岛,这场台风的风速在50米/秒以上,相当于15级台风,遂溪基地为苏-27建造的机库尚未完全完工,若干架停放在露天的战机不同程度受损,不过KnAAPO的修理专家都为其一一修复。这次事件很快便在中国空军对外公开出版的《中国空军》杂志上予以了披露。

  据专家估计,这两批交易的总价格为15-17亿美元,包括48架战斗机以及必需的地面设备、机载武器、飞机备件以及飞行人员的培训等等。

  在90年代针对台湾的一系列军事演习中,空3师和空2师的苏-27机队先后亮相,他们曾多次夜间长途转场,进入东南沿海区域配合演习,表现突出。

  由于中国只获得了单座型苏-27的生产许可证,为了在苏-27机队规模扩大以后,保证大批苏-27飞行员的培训,1999年12月3日,俄中双方又签署了订购28架苏-27UBKV2的合同,均由IAPO生产。2000年12月15日,IAPO生产的苏-27UBK交付4架,这4架装备到位于河北沧州的K026基地,也叫空军飞行试验训练基地,其职责和任务相当于俄罗斯空军的利佩茨克第42飞行训练中心。

  紧接着12月22日IAPO又交付8架,余下16架在2002年分两批交付,2002年9月完成合同。这24架飞机被装备到重庆白市驿基地的空33师,该师隶属于成都军区空军,中国的第一个宇航员杨利伟就出自这里,不过他似乎没有飞过苏-27。

  至此,俄罗斯一共向中国出口了3批共76架苏-27,其中包括36架苏-27SK单座型,40架苏-27UBK双座型,在此之后,中国转向采购苏-30,而苏-27则开始由沈阳飞机制造公司自行生产。 

  中国为购买76架苏-27共耗资25亿美元。这笔款项对稳定KnAAPO、IAPO以至苏霍伊集团极为重要。一系列的大笔军购合同使苏霍伊设计局及其关系企业——相关的飞机总装厂、机载设备、发动机和武器装备生产企业获益良多,KnAAPO作为在90年代那一困难时期能够按时为工人发工资并采购新型机床的企业吸引了众多羡慕的目光,而苏霍伊设计局也得以在得不到俄罗斯空军拨款的情况下,能够自行研制更先进的苏-37和S-37,其对手米格集团正是因没有飞机被中国空军选上而使公司一蹶不振。

  拥有苏-27战机,不但使中国空军踏入了世界先进空中力量的行列,更重要的是让中国空军领略到了高性能战机游戏,极大的激发了“打赢一场高技术条件下的现代化局部战争”的雄心壮志。特别于台湾方面已经获得F-16A/B与幻影2000-5的今天,维护统一大业的重责大任,自然就落在了已进入中国空军服役的苏-27身上。
SU27在中国的数量及布署情况

  中国:246架

  
  

  1992年以后中国成为苏霍伊设计局及相关生产企业的救星,根据《俄中军事技术合作白皮

  书》,自1992年至2004年,俄罗斯共向中国交付了176架苏-27系列飞机:

  空军:

  苏-27SK:36架

  苏-27UBK:40架

  苏-30MKK:76架

  海军航空兵:

  苏-30MK2:24架

  再加上西方估计的中国自行生产的歼-11约72架,合计246架。

  根据俄罗斯《红星报》的最新报道,在普京总统访问中国之际,中国又追加了48架苏-30MK2订货。而根据俄罗斯与中国达成的转让生产200架歼-11的协议,中国空军最终可望拥有超过400架苏-27系列飞机。
这个是偶下载滴资料哦http://www.verycd.com/topics/2725335/《苏-27 ( Su-27 “Flanker”)战斗机系列图册》[PDF]

[ 本帖最后由 F-18 于 2009-1-28 12:40 编辑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3GO模拟飞行网|3GO Cyber Air Force ( 沪ICP备08002287号|沪ICP备14050587号 )

GMT+8, 2024-5-18 11:09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