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GO模拟飞行网|3GO Cyber Air Force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5505|回复: 53

[新闻] 利用超导磁体产生强磁场模拟失重环境是一种值得重视的新技术.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8-22 12:10: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摘 要:介绍了利用超导磁体产生的强磁场获得的失重环境及在此基础上的一些相关科学研究.超导磁体产生的大梯度强磁场可在地面长时间的模拟失重环境,为在地面进行空间科学研究提供了一个可选择的途径.实践证明,利用超导磁体产生强磁场模拟失重环境是一种值得重视的新技术.


以后不会有什么失重了,哈哈
 楼主| 发表于 2008-8-22 12:11:43 | 显示全部楼层

强磁重力效应实验室实验室简介

强磁重力效应实验室实验室简介

LARGE GRADIENT HIGH MAGNETIC FIELD LAB

      强磁重力效应,是指利用梯度磁场对抗物质产生的体积力作用,与物质本身重力相互抵消或加强,实现对物质所处表观重力的改变。在大梯度强磁场中磁感应强度沿垂直方向Z 轴上变化,对于特定的抗磁性物质,在磁场中所受磁化力为Fm=mχρB· (dB/dz),( χρ磁感应系数)。当磁化水平B· (dB/dz)达到一定数值时,抗磁性物质所受到的磁化力可以将重力抵消(当B· (dB/dz)= -1360 T2/m,能悬浮水滴)。利用该效应,可以稳定实现不同水平表观重力条件的模拟,为生命科学、材料科学、物理学、化学、流体力学、燃烧学等领域中与重力相关的科学研究提供模拟实验条件。

      本实验室拥有的超导磁体(JMT16T50F),最大磁感强度16T,磁化水平B·(dB/dz)可达-1500T2/m~1100T2/m,可模拟失重到超重(0G-2G)的重力条件,具备悬浮包括生物、水等抗磁性物质的能力。该磁体是世界上第三台具备悬浮能力的超导磁体,也是目前是我国唯一具备悬浮生命物质能力的磁体。
发表于 2008-8-22 12:23:45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对于这些东西总是只给你个表面
具体怎么样也没人知道
 楼主| 发表于 2008-8-22 12:35:02 | 显示全部楼层

继续……

时空场共振
1 下一篇文章

解释


    时空场共振是以 爱因斯坦 和德国物理学家 海森堡 的“统一场论”为基础建立的。其要旨是:借助电磁、重力、光速和时空共同演变的伸缩性,瞬间跨越恒星际空间。 到了那时,时光倒流将不再是个待解之谜。



1、星际飞行的客观环境


    茫茫 宇宙 浩瀚无垠,我们所处的 银河系 呈 凸透镜 状,其直径约为10万光年,中心厚度约15000光年,包含有大约3000亿颗 恒星 ,其中已经认为适宜生命居住的 行星 约有10亿--50亿颗。此外在宇宙中还有很多的银河系(即河外星云),每一个银河系又各自包含有几百亿到几千亿颗恒星,和几十亿颗适宜生命居住的行星,但是由于人类使用当代最先进的技术手段能够探测到的宇宙空间至今最远也仅只达到距 地球 大约140亿光年的范围,其中包含有约1000亿-2000亿个银河系和超过10万亿亿颗恒星。但却不知道在这140亿光年之外又是什么情况?因此现在谁也说不清在整个宇宙中总共到底有多少亿个银河系?又有多少亿颗恒星和多少亿颗适宜于生命居住的行星?


    在宇宙中的恒星和适宜生命居住的行星个数不仅动辄以亿计,而且它们在空间的分 布又很分散,其间的距离动辄又以 光年 计!比如在银河系内,据最新报导已发现在大熊座47号(距地球45光年),飞马座51号(距地球55光年)和室女座70号(距地球60光年)这三个恒星附近有适宜生命存在的行星,而在银河系外比如仙女座星云包含约有6000亿颗恒星,距地球约220万光年!


2、星际飞行对 飞碟 动力系统的特殊要求


    由上述可见,面对如此众多的星球和如此遥远的距离,即使以光速飞行,仅仅去访 问某一个适宜生命居住的行星,来回一次最少也得大约100年,多则几百万年甚至几百亿年,更不要说一次要去访问几个相距遥远的行星了,这显然是当代最先进的载人 宇宙飞船 也是绝对无法胜任的,因此要想实现星际飞行,至少必须满足以下一些特殊要求:


    (1)、在飞行途中没有“加油站”,也很难想象自带燃料而能满足如此长距离长 时间飞行的要求,因此至少必需解决在整个飞行过程中不断接受广泛来自宇宙的外界能 源并使之转化为飞碟飞行的动力。当然如果能在飞行途中不需接受任何外界能源,即能 完成全程飞行,那是最好。


    (2)、如果使用核动力或热核动力系统,因为在其运行时产生巨大的核辐射,为 了保护乘员的生命安全和电子系统不被破坏,就必须采用笨重的辐射防护屏,这既减少了有效载荷,又增加了飞碟本身的重量,其次也难以保证在紧急着陆时反应堆不会产生核爆炸,另外在飞行途中当燃料用完时也没有现成的核燃料可供置换,更无法处理核废料,以免造成环境污染,因此使用核能源需特别慎重。


    (3)、宇宙间没有“修理站”,一旦动力系统的机件出现故障,将难以处置,因 此系统本身的可靠性必需有绝对的保证,这就要求在系统工作的过程中,机械运转的部件 越少,则出现故障的概率越小,可靠性越高。


    (4)、在星际飞行中,长期处于失重状态将导致飞碟乘员的诸多太空病,如晕动 症、肌肉萎缩、平衡失调、骨质疏松引起骨折、以及心理上的孤寂,空间高能粒子(如 宇宙射线等)辐射对乘员、元器件和材料等造成的损伤,还要解决乘员长时间的生活供 应问题(如饮食、排泄、供氧、供水等等),因此对生命保障系统的高效,安全和可靠 性要求是头等大事,这就在客观上要求动力系统具有高速高效的功能,以缩短飞行时间。


    (5)、如果我们要飞往半 人马座 α星(通过哈勃太空望远镜拍摄的 图像确定它是一个巨大星系,距地球1000万光年),不可想象能用亚光速飞行完成一 个来回,因此必需采用超光速飞行,这就带来一大堆问题如:A、采取什么措施才能使 飞碟达到超光速?B、飞碟速度怎么突破“光障”进入超光速飞行?又怎么由超光速转 入亚光速飞行?C、飞碟在亚光速飞行时,按照狭义相对论,其速度越快,则时间过得 越慢,而在超光速飞行时情况又如何?D、在超光速飞行时是否也还有速度快慢的差别 ?一旦控制电脑出现故障,如何由人脑来控制速度?E、在超光速飞行阶段和突破“光障”的瞬间对飞碟的结构强度和乘员的生命安全有何影响?F、为了完成如此遥远的星际飞行,是否能找到非常规的飞行原理和先进的飞行方式?等等。


    时空场共振飞碟的设计是基於使用自由电子雷射来产生很强的磁场,目前地球上研究成功的超导磁铁和其他型式的磁铁,应该是发展测试时空/场共振理论的物质。


    由此可见,要想实现星际飞行,一方面需要解决的新问题远远的不止上述这些,另 一方面当前的航空航天科技水平又绝对不可能实现上述要求,这就顺理成章地在研制飞碟的动力系统方面使我们面对三个新问题有待解决:


    〈1〉探索新的飞行原理

    〈2〉开发新的能源和动力装置

    〈3〉研制新型发动机


    下面有关当代对动力系统的研究,实质上都是属于上述这三个问题的范畴。



3、飞碟动力系统的研究概况与展望


(1)、离子发动机


    A、铯离子发动机 在反应堆中当铯蒸汽通过灼热的钨栅扩散时,使铯原子变为离 子射向反应堆尾部而获得推力。美国某公司曾研制过这种袖珍型发动机,它像枚戒子, 轻可手提,能从太空平台起飞,虽然它仅提供0.5公斤的推力,但当进入太空后即可达到每秒好几百公里的速度,到达火星只需17天,要去 海王星 或 冥王星 也不难。


    B、汞离子发动机 德国科学家约瑟夫.弗来辛格和霍斯特洛布设计,将汞加热成 蒸汽引入电离室使其电离,汞离子在磁场作用下带上正电荷,即以100公里/ 秒的速 度喷出以获得推力,可以在3年内到达冥王星。


    C、气体---等离子体---离子发动机 1966年10月前苏联发射了一个电离层站,系用冷凝器使氢或氮连续放电并加温,使之成等离子体,再通过磁场加速后喷出而获得推力。


    从以上情况看,这类发动机的速度不够高,只能作近地空间飞行之用。


(2)光能发动机


    德国物理学家布尔克哈特海因姆认为增加或消除地心引力都是 可能的,并从理论上解决了电场与重力场可相互转化的问题,1969年7月1日他以 切实可行的方法向人们展示他的装置,在其中使光能变成发出磁力和重力能。由于光能 在宇宙不难获得,因此这一发明很可能成为未来星际飞行的一种方式,但不清楚的是, 光电的能量转换效率不高,据此能否提供足够的动力以实现星际飞行尚待探讨。


(3)电磁流体力学原理


    法国科学家皮埃尔.珀蒂认为飞碟是利用电磁场流体动 力推进的,即超强磁场使在飞碟前方的空气电离成真空,大气压力推动飞碟前进,其速 度之快就如在真空中滑行,如此就不产生冲击波,没有声音,也在存在空气摩擦和热障 问题,如使其顶部形成的大气浮力与其重量相等,即可使飞碟悬停。飞碟所过之处经常 出现工厂停电,汽车熄火等现象,这正说明飞碟具有强大的磁场。


(4)虚质量原理


    根��
�要“修理站”,其次它不需要自带燃料,也不需要由外界供 给能源,当然也就不需要“加油站”,只凭反能量守恒定律就能从本身获得无尽的动力,以提供无限的续航能力,这是它最突出的优点。反重力技术是研究如何人为控制以实现任意改变物质质量的技术。反重力场是一种特殊的物理场,它除了可使物体质量发生变 化外,还可产生一系列奇特的物理效应如引起时间和空间的变化,改变物质的物理或化学特性等等。据此刘忠凯进一步研究确定,反重力技术与静态磁能技术的有机结合,即可制造出以超高速飞行的新型航天器,因此飞碟很可能就是一个可以发出了强大低频正弦信号的特殊振荡器,这是飞碟最令人难以置信的地方,即不在于它如何复杂和高深莫测,而恰恰在于它过于简单,简单到令人疑神疑鬼,不敢相信的程度!作者认为这是利用电磁能量作为动力的最理想的方式,值得特别重视。


(10)爱因斯坦----罗逊桥理论


    现代科学家研究证实,当一颗恒星爆炸并坍缩时,其坍缩力和处于坍缩中的残余物质的质量将会联合起来把亚原子粒子挤到一起压碎 并使之无限地坍缩,其体积趋近于零,而其密度则趋近于无限大,它的巨大质量所产生 的引力,大到使其周围的一切物体都被它吸引进去,无法逃脱,甚至连光也不例外,这 就好像是宇宙中的一个吞噬任何物体的“无底洞”,叫做“黑洞”。又因为黑洞本身是 一个星体,所以它也同样具有星体的一般规律----自身旋转,这使得落入黑洞的物体完 全有可能从别的什么地方被挤出来,使物体转移的这种方式,很可能在很遥远的距离上( 甚至几百万乃到几十亿光年)和时间上(如相距几个世纪)在很短暂的时间里完成,这 种转移完全不受光速的限制,也不存在消耗巨大能源和经历漫长时间的问题,宛如通过 隧道或桥梁一样,在本世纪三十年代爱因斯坦及其助手罗逊曾对此提出过理论根据,所以把这种通道叫做爱因斯坦----罗逊桥,因为在宇宙中有很多黑洞,飞碟在作星际飞行 时完全可以利用这些黑洞,即从A点进洞,几乎立刻便从几十万光年之外的B点出洞, 然后经过一段空间的飞行到C点进入第二个黑洞,又几乎立刻便从几百亿光年之外的D点出洞,依此不断进行,这样飞碟完全可以在非常短暂的时间内,从宇宙中一个星系的 某个星球到达另一个星系的某个星球,这就好像是我们在北京的天坛要想去游颐和园,需要在事先了解去颐和园的交通路线,再换乘几次公共汽车一样,为此地球人就得绘制 一幅详细的“宇宙交通路线图”,精确标明每一个黑洞的进口和出口位置,以供我们外出作星际旅行时备用。这种理论听起来实在叫人感到太玄乎!为此我们不妨看看在两个案例中发现的情况:


A、 墨西哥 青年农民安东尼奥.阿波达卡自述在1953年10月9日曾在飞碟上 作客并访问飞碟故乡的经历。他们完成这一旅程仅用了4天多的时间,当他为飞碟的神 速而惊异时,问及为什么能飞得这么快?是用哪种动力?外星人说:“你可曾注意到河 里的船是怎么顺流而下的吗?我们的做法多少是一样的,在星球与星球之间存在着电磁 流和能流,我们的飞船就靠这两种东西来滑行,速度之快你难以想象”。


B、1973年11月3日南美洲著名飞碟专家卡斯蒂略受邀登上飞碟参观驾驶舱,看见有一个巨大的电子中心控制台,有类似电视机一样的荧光屏,电纽和操纵杆等,还 有一张点线纵横的“电子宇宙图”,其上标有各个行星和人种的分布位置,地球被标在 图的边沿上小得像一粒芝麻。飞碟乘员说,他们来自金牛座的昂星团,距离地球410光年,他们能以很短的时间来到地球,又说在宇宙存在着“星际飞行走廊”,它可以缩 短星际之间和星球之间的距离,这种走廊可以分为几类,并已用密码分别编号,在这些 走廊中似乎有某种能存在,飞碟一旦起飞也能释放出这种能,使它能以“思想的速度” 飞行。当我们最初看到这两个案例时,对所谓“星球间的电磁流和能流”还有“电子宇 宙图与星际飞行走廊”似乎也感到莫明其妙,但是现在当我们回头再看看爱因斯坦---- 罗逊桥理论恰巧与上述两个实际案例中外星人对飞碟飞行原理的简单说明在思路上如此不谋而合,这难道完全是偶然的吗?作者认为,这实际上从一个侧面证实了爱因斯坦----罗逊桥理论绝非是痴人说梦!


    综观以上10种动力系统可知,有的属于研制新型发动机(如(1,2,3,6,7)), 有的属于开发新的能源与动力装置((2,6,7,9)),还有的则属于探索新的飞行原理((4 ,5,8,9,10)),这与传统的物体飞行原理没有任何共同之处!虽然有的已有实验结果, 但绝大部分尚处于理论阶段,要想使之转化为实际的技术成果以实现星际飞行,还有大 量艰苦细致的工作要作。对此首先我们应该感谢这些在飞碟研究中的先驱者们为我们开 拓了前进的方向和道路,其次剩下的漫长道路要靠我们大家自己来走,中国人在科学技 术领域中施展拳脚的潜力并不比西方人差!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奋勇前进,完全有可能 在飞碟研究上比西方领先一步取得成功!
发表于 2008-8-22 12:58:27 | 显示全部楼层
100KM/S?????

超光速了啊同志。
发表于 2008-8-22 13:09:01 | 显示全部楼层
具体可没写可使多大质量的物体失重,有意思.
发表于 2008-8-22 13:45:22 | 显示全部楼层
那装到飞机上,飞行员就再也不会收到大G的困扰了。
发表于 2008-8-22 13:46:03 | 显示全部楼层
飞行员可以操纵着飞机,像导弹一样机动。。。。
发表于 2008-8-22 13:51:03 | 显示全部楼层
记得好多年以前的一电视新闻就报道过有关强磁场模拟失重的实验。具体细节记不太清楚了,好象是在一个巨型变压器中心磁场最集中的地方放一只小青蛙,在10几米以外的地方用摄相机记录青蛙漂浮的画面。
发表于 2008-8-22 13:53:5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物理学的不好


请问一下,这种技术在提供的“无重力”时,物体内部是无重力的么?还是和绳套一样吊着?

有金属假牙怎么办?受力不匀会不会被撕裂呢?
发表于 2008-8-22 13:57:0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9# 木子人又 的帖子

但是只要漏了一点点磁,电子系统就会统统罢工了
发表于 2008-8-22 14:01:40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的,好样的
发表于 2008-8-22 15:49:19 | 显示全部楼层
磁场和重力场是两个概念。。。。。。
发表于 2008-8-22 16:03:3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木子人又 于 2008-8-22 13:45 发表
那装到飞机上,飞行员就再也不会收到大G的困扰了。


高中物理学过整体法和局部法解静力学问题的都可以分析出来:只要你在转弯,座舱G力是你不管用什么方法都不可能消除的,你所能做的只是从人体工程学或者生物医学的角度合理设计,设法减轻高G对生理上所造成的不适感。
发表于 2008-8-22 17:05:0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aceforever 于 2008-8-22 16:03 发表


高中物理学过整体法和局部法解静力学问题的都可以分析出来:只要你在转弯,座舱G力是你不管用什么方法都不可能消除的,你所能做的只是从人体工程学或者生物医学的角度合理设计,设法减轻高G对生理上所造成的不适 ...


机舱里用液态呼吸术。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3GO模拟飞行网|3GO Cyber Air Force ( 沪ICP备08002287号|沪ICP备14050587号 )

GMT+8, 2024-6-18 11:43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