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GO模拟飞行网|3GO Cyber Air Force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楼主: Heat

[讨论] 对于研究“空战行为”心态上的一些看法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8-12-19 13:23:0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wleagle 于 2008-12-19 09:27 发表


不管是二战还是现代,能量仍然是个十分重要的概念。它仍然是一个很好的考虑空战问题的方法。而不管是它的变化率也好,变化率的变化率也好,都是包含在能量概念中的。。在你举的p40的例子中,高的能量能确保你迅速离开敌机的攻击范围。那么现代空战中,高的能量也能确保你有足够的机动性来规避导弹。


坚决同意~
另外我想说的是我认为压制导弹效能的最好办法不是等导弹射过来后去躲,而是使导弹失去发射条件或者超出导弹最大射程。
只要将自己置于对手的两个目标函数之外,那么自己就是绝对安全的。所以,近距格斗中选择单环-剪刀而避免双环,BVR中面对不可逃逸区外发射的导弹掉头逃跑都是最好的选择。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时候都可以做这些选择
比如,近距格斗当F15面对Su27时,这个时候进单环也许比进双环更遭
或者当 BVR时 F16为空军一号或者轰炸机群护航的时候面对Mig29的R77。。。。。这个时候撇下护航目标逃跑,弄不好回去就面临军法处置。

[ 本帖最后由 Heat 于 2008-12-19 13:34 编辑 ]
发表于 2008-12-19 13:49:2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Heat 于 2008-12-19 13:02 发表


载机-武器 一般都有诸多性能,这些性能都是作为空战目标函数的参变量之一被综合考虑的

人的因素很难被量化定义的。因此所有的讨论层面都应该和人解耦,也就是假设人员具有同样的素质,飞行员A可以在9G下坚持6 ...
我的疑问是~
做这样研究的目的,究竟是想让地面专家系统指导有人空战,还是让机载专家系统控制UAV作战?

后者显然是大趋势,丝毫不必怀疑。但是前者的可行性如何就很值得怀疑了。
 楼主| 发表于 2008-12-19 14:21:4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Mutha 于 2008-12-19 13:49 发表
我的疑问是~
做这样研究的目的,究竟是想让地面专家系统指导有人空战,还是让机载专家系统控制UAV作战?

后者显然是大趋势,丝毫不必怀疑。但是前者的可行性如何就很值得怀疑了。


后者肯定没问题,如果是前者的话。。。。。我觉得很难说。。。。
可能专家系统可以作为一种空战的低权限辅助,但就目前的发展水平来讲,不可能全权取代人。

其实我心里的印象是,在近距格斗的时候我们一般只考虑三个问题:
1 什么时候转转弯
2 向什么方向转弯
3 转多大的弯。

如果有一套不错的专家系统,把计算和优化好的路线在HUD上用箭头来形象直观的提示我
1-------------该转弯的时候出现箭头
2-------------箭头的方向表征理想的升力线指向
3-------------箭头的长短表征转弯需要的过载和当前过载之比或差,箭头长说明过载不够,箭头段说明过载已达到,箭头反向说明拉过了

另外,由于其权限只在“提示”而不会替代人去操控,因此人能够选择“参考”还是“不参考”
此外,即时当人根据经验的意识选择水平超过了专家系统的指示,没有听从指示而走上了一套自信更为理想的路线,
专家系统由于其实时性,其起评基础也会实时的调整到当前人所走的路线,在这个基础上重新进行优化,按其算法选择更优的路线供参考,这样的良性循环可以帮助提高训练和实战的效能。
当然,传感器是至关重要的,如何在空战全程中保持对目标数据的跟踪和测算,是专家系统是否能够正常运行的前提条件。
发表于 2008-12-19 14:26:1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是来围观的。。。。
发表于 2008-12-19 14:29:09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明真相的群众怯生生的路过
发表于 2008-12-19 14:37:31 | 显示全部楼层
...............
未命名8.jpg
 楼主| 发表于 2008-12-19 14:40:3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SkieRider 于 2008-12-19 14:26 发表
我是来围观的。。。。

每天早晨起床习惯性B4 403 100遍,见到老板后加倍B4
经临床试验,此举有利身心健康
发表于 2008-12-19 15:08:53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有一套不错的专家系统,把计算和优化好的路线在HUD上用箭头来形象直观的提示
==================================================
Flight Director,呵呵~就像现在的民航FMC,可以算出最大梯度爬升和最大爬升率,然后让飞行员跟着FD做。


当然,传感器是至关重要的,如何在空战全程中保持对目标数据的跟踪和测算,是专家系统是否能够正常运行的前提条件
==================================================
这个不难,F-35上就实现了。


专家系统由于其实时性,其起评基础也会实时的调整到当前人所走的路线,在这个基础上重新进行优化,按其算法选择更优的路线供参考,这样的良性循环可以帮助提高训练和实战的效能。
==================================================
当前人的路线和敌机的路线,以及燃油配载等因素叠加后,会不会导致这个预测过程变成一个混沌系统?反正以我目前的知识水平,我不能理解如何完成这个计算任务。


此外,即时当人根据经验的意识选择水平超过了专家系统的指示,没有听从指示而走上了一套自信更为理想的路线
==================================================
如果存在这样的情况,那么专家系统的决策结果中,飞行力学的计算结果和从以往空战中得到的某些经验公式如何加权?

[ 本帖最后由 Mutha 于 2008-12-19 15:09 编辑 ]
发表于 2008-12-19 16:12:01 | 显示全部楼层
FD毕竟只是根据本机的数据在飞,无论是FMC还是MCP,都依靠IRS或ADC作为定向和定位定高的参考。只是参考源不同。在可遇见的未来真的能够在CAC的转瞬之间就计算出路径方向操纵量,并且给予正确的提示?
发表于 2008-12-19 16:26:0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iceviper 于 2008-12-19 16:12 发表
FD毕竟只是根据本机的数据在飞,无论是FMC还是MCP,都依靠IRS或ADC作为定向和定位定高的参考。只是参考源不同。在可遇见的未来真的能够在CAC的转瞬之间就计算出路径方向操纵量,并且给予正确的提示?
所以我才说我理解不了……
不过话说咱们这样的数学白痴理解不了的也未必实现不了……
发表于 2008-12-19 16:59:05 | 显示全部楼层
Boyd 的OODA Loop也类似

Obersation Orientation,Decision,Action...
发表于 2008-12-19 17:06:3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f15e-zsm 于 2008-12-19 16:40 发表


这个签名??NGA的贼区看见也有人用,莫非是一个人?


OMG...NGA都出来了  =.=
发表于 2008-12-19 17:17:40 | 显示全部楼层
LZ可以来飞飞IL2
 楼主| 发表于 2008-12-19 17:26:14 | 显示全部楼层
专家系统由于其实时性,其起评基础也会实时的调整到当前人所走的路线,在这个基础上重新进行优化,按其算法选择更优的路线供参考,这样的良性循环可以帮助提高训练和实战的效能。
==================================================
当前人的路线和敌机的路线,以及燃油配载等因素叠加后,会不会导致这个预测过程变成一个混沌系统?反正以我目前的知识水平,我不能理解如何完成这个计算任务。
>>>>>>>>>>>>>>>>>>>>>>>>>>>>>>>>>>>>>>>>>>>>>>>>>>>
敌机燃油配载等无法传感器探测的因素只能靠在一定阈值范围内“猜”,如果将来图像分析技术可以从一帧图像来判断其挂载,并且从其他一些情报综合得出初始接敌的敌机载油量,那么猜的可能会更准。其实猜不准也没多大关系,因为预算的路线并不只有一条,而且每时每刻都在不断的更新


此外,即时当人根据经验的意识选择水平超过了专家系统的指示,没有听从指示而走上了一套自信更为理想的路线
==================================================
如果存在这样的情况,那么专家系统的决策结果中,飞行力学的计算结果和从以往空战中得到的某些经验公式如何加权?
>>>>>>>>>>>>>>>>>>>>>>>>>>>>>>>>>>>>>>>>>>>>>>>>>>
我的设想是,经验原则只在第一步作逻辑判断时具有高权值:
解决的问题是:什么时候,做什么。相当于switch(n)
case(1):可能执行路线动作1或4或。。。
case(2):可能执行路线动作2或5或。。。
case(3):可能执行路线动作3或7或。。。。
...........
比如LO的AI就有个简单的逻辑:
if   V我机-V敌机>0
     选择路线=双环
else  V我机-V敌机<0
     选择路线=单环
(速度高于对手时,进双环;速度低于对手时,进单环)
引入经验的目的是避免过高的穷举次数,把可能的路线精简到最小可能。


第二步,利用系统动力学体系对第一步经验筛选后的每一条初始路线进行优化时享有高权值,根据未来的一段时间内可以拥有最大的指向裕度和最合适距离为目标函数进行详细设计和比对计算,最终剩下一条经过优化的详细路线。
所得出的路线肯定不是理论最精确路线,但是一条在根据有限条件和有限时间内解出的相对最优化数值解路线
解决的问题例如:单环和双环分别用多大的过载。

当然实际情况肯定要比举的例子复杂的多,算法也会复杂的多,我们不能理解,只好统统交给数学家和飞行力学专家们去找诸如模糊控制、神经网络、小波变换等等办法解决了。最后,连算法的简化也一并交给这些人了,相信他们的能力吧,呵呵

最后,对于专家系统的指示不论飞行员有没有服从,在下一个计算周期到来的时候,之前计算的结果一概清零,立足新的传感数据和敌我态势重新计算。

一个周期要做这么多的事情,下一个周期还得清零重做,我看看也真的很恐怖,不过,随着硬件技术的发展及对空战行为研究的深入,我想这种专家系统总有一天能开发出来的。

[ 本帖最后由 Heat 于 2008-12-19 17:39 编辑 ]
发表于 2008-12-19 17:48:3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f15e-zsm 于 2008-12-19 16:40 发表


这个签名??NGA的贼区看见也有人用,莫非是一个人?


纯属巧合.....


其实我也是个BE DZ.....不过..AFK很久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3GO模拟飞行网|3GO Cyber Air Force ( 沪ICP备08002287号|沪ICP备14050587号 )

GMT+8, 2025-11-19 02:01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